侧面|沈伟民:白酒应成为年轻人的知音
酒业
酒业 > 原创 > 正文

侧面|沈伟民:白酒应成为年轻人的知音

文 | 凤凰网酒业 李冰玉

近年来,中国酒业面临着品类革新、年轻化、国际化等诸多难题,新的消费时代到来,也给酒业从业者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对于酒业而言,未来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对此白酒品牌也做出了诸多尝试,云酒局、国潮……对于酒业而言有着怎样的意义,带着这些话题记者采访了《经理人》总编沈伟民,解读时下的酒业热门话题。

Q:对于白酒行业而言,决胜未来的元素是什么?

 沈伟民:姑且不说洋酒,中国的白酒有其特别的口味记忆。只要长期喝白酒的人,一般不会对洋酒有兴趣的,这是中国白酒的口味所决定的。

 白酒的未来,如果是针对年轻人,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娱乐性。

 “白酒的娱乐性”,是我的一个看法。 江小白的白酒好喝吗,口感如何? 其实都一般,真正喜欢喝白酒的不会选择江小白。 选择江小白,是因为它的娱乐性,应景了年轻人的“窘境”——成了年轻人的知音。 这才是后期营销成败的关键。

Q:当前的品牌精神和文化推广中,不少中国品牌焕新都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新的品牌表达应如何推进? 

沈伟民:现有的白酒品牌,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江湖坐席,后面的很难逾越前面的,除非前者出现重大问题。 

那么,排名靠后的品牌如何超越呢?

 只有锁定尚未成熟的年轻人群。 和他们在一起。 这就是市场培育。 怎么培育,如同对上述2问题的回复。 努力和时间,一起发挥作用。 

还有,就是创造、推动一种全新的白酒饮用方式。可借鉴威士忌、红酒的喝法。

Q:近年来国潮兴起,作为民族品牌您认为白酒在国潮领域应该如何做。

沈伟民:“国潮”这个概念,只能用于一时,不能一直使用。使用“国潮”作为营销,其实有隐患,因为这是主动在触发中国人所谓的民族感。而问题恰恰又在于“主动触发”后的结果——消费者一定会明白,原来是营销噱头。更何况,当下的年轻消费者很难对一个品牌保持长久的忠诚度。我国商品足够丰富,性价比很高的商品更多。

 “国潮”概念,只能在特定环境、特定时候使用。 建议不用! 

美特斯邦威、波司登,均没有因为“国潮”而成为伟大的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从没有可以宣扬的自己的国别,但却是令人尊重的伟大品牌。

Q :当前的酒水类营销大多基于传统领域和方向,很难出圈,您认为白酒品牌传播出圈,以及跨界合作的最佳方向在哪里。

 沈伟民: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白酒的营销始终被白酒自身的“传统”概念禁锢,因此很容易选入“传统陷阱”。需要跳出去,看看苏格兰威士忌行业、法国红酒行业怎么做营销,会有启发。 

我的思考是,借鉴毛泽东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首先,一定要弄清楚,到底谁是你真正的用户、消费者? 然后听听他们的意见,他们想什么; 其次,品牌要到人最喜欢热闹的“地方”,并占据这个“地方”的主场。 

所谓的“地方”在哪里? 互联网主流渠道、体育赛事(太多、太丰富)、著名导演的电影(电视剧)、著名科学和科学家(赞助)等等,不一而足————确定地方后,进行精准的设计策划案。

Q:中国酒类品牌在期间联合发起了云酒局倡议,您认为这一举措对线上品牌宣传有着怎样的影响,是否能实现对年轻群体的品牌宣传。 

沈伟民:首先,“云酒局”的本质不是真实酒局,而是借助社交方面,进行商业策划的营销形式。

 我个人的思考,基于参加“云酒局”的对象是谁,如何精准营销? 

由于“云酒局”是基于互联网载体,鼓励大众进行社交传播,对象是愿意上传个人肖像、视频的人,特别是大多喜欢SHOW的人,这样来看,就是年轻人居多。 

但是,从消费者性别角度,其实购酒的大多不是男性,而是掌管家庭经济的年轻女性。 我的基本判断是,年轻的男性上传视频,而家中的太太完成购酒——这是一个有趣的消费流程。 的确可以捕获相当大的客户群。 

由于“做局”的酒商,品牌各不相同、产品档次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针对上述消费者定位的时候,需要拿出精准的客户产品。 白酒的价位更适合在58-150元之间,价格一高,不适合这些消费者。 酒商的目的,在于卖货,而不是有奖赠送。 在玩法上,特别是促销价格上,尽量波及更多的人群。

 总之,无论什么活动,对于消费者而言,就是通过有趣的游戏,能够获得更多的实惠。 价廉物美,是不二法则。

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同领域的企业和其他品类的酒。 体育行业最大的竞对手是游戏,白酒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进口烈酒。 

走出酒这一品类的边界,传播、品牌、营销都走向了新的台阶。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增加的同时,决策方式越来越轻,对比白酒行业的重营销模式,站在酒业之外,或许有多不同的视角。 只有不同的侧面,才能窥见酒行业的全貌。

凤凰酒业独家跨界专家系列专访侧面正式上线,从七个不同纬度解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酒业。

本期跨界专家

沈伟民

逾20年资深财经管理类媒体人。现任《经理人》传媒总编、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品牌顾问委员会委员、美通社特约企业管理评论。长期致力于中国影响力商业人物与公司管理的研究和研究。

出版过《新常态下的变革(独立作者)》、《零度创新(合著)》两本专著作品;及《贝因美梦断产业链》、《华尔街连环猎杀中概股》、《掘金在线教育》、《绿城罗生门》、《海润光伏的巨亏算盘》等重要作品。


相关推荐

侧面(1)丨采访了七个领域的跨界专家,他们说白酒……

侧面(2)|马旗戟:疫情过后,不要放过每一点想象空间

侧面(3)|张莉:喝酒,是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种社交方式

侧面(4)|黄小川:疫情期间,企业应讲好社会责任故事

侧面(5)王冠雄:时代需要白酒的共情能力

侧面(6)李强:区块链将缔造完美酒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