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张莉:喝酒,是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种社交方式
酒业
酒业 > 原创 > 正文

侧面|张莉:喝酒,是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一种社交方式

文|凤凰网酒业 李冰玉

2020年的新春佳节会令很多人记忆深刻, 我们经历了几乎从未有过的长时间居家生活状态。你感觉怎么样呢?对多数人来说,长时间居家生活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感,因为它不是我们生活的常态。对于非“常”态的适应,人们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在今天网络和技术全面渗入人类社会的时代,云蹦迪、云酒局、云办公算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吗?你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来适应非“常”态吗?

疫情之下,身心健康关乎每一个人,居家的非“常”态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怎样的影响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博士张莉,就居家非“常”态生活和云技术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等话题的交流希望对你有启发。

应对非“常”态的“慢生活”

对多数人来说,这种方式的漫长假期在以往的经历中都是十分少见的,尽管不少城市已经复工,但受疫情影响,云办公还是当下主流的一种工作方式。张莉告诉记者:“居家办公的过程中,人潜在的焦虑感和不适应感都是存在的,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人处在非常态时,会有相应的非“常”情绪,这符合人的适应性特点。”

非“常”态时,张莉建议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包括说话的语速和做事情的方式,要有意识地安排好居家时间和生活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专心地做一件事,这样的做法也会使效率变得更高。言语行动慢下来了,思维就会慢下来,这有助于平复情绪。

同时,张莉建议在这一阶段要减少点外卖。外卖看似便捷了自己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餐饮业,但无论从制作过程还是运送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命的风险。她认为:“从人的理性和非理性角度来看,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理性人,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做出非理性的事情而完全不自知。疫情发生,居家生活,似乎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生活的一次机会和不同视角,对每个人的益处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疫情确实带来了诸多不便,但却也给了我们少有的自我反思的机会和与家人共聚的美好时光,是你有时间尝试做曾经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那些事情。在张莉看来,人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成长的机会和可能性,减少疫情对自己的影响,不任由非理性发展。

疫情期间,非常态引发的心理层面的问题是很多人的需要面对的,经历这个过程,用积极理性带动自己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是人在内心与自己和谐共处的心灵洗礼。疫情之后呢?张莉坦言,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后,尽管对很多行业领域的冲击比较大,但对于心智稳定的人来说各方面恢复都比较快。心态平稳,平常时不断进行积累和准备的人,任何非“常”态都不会持久的影响或改变其生活状态,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生活节奏中。

疫情之下引发的非“常”态产品需求

疫情爆发以来,永辉、每日优鲜等传统电商和线上订货平台订单暴增,主要原因是当下情形引发的人们的不确定感。张莉指出,大多数人亲身感受到了疫情带来的威胁感,正好赶上春节返程,过大的人员流动性加深了人们恐慌感和不确定感。消费者购物时对购物过程,购物方式和产品的安全性都会有别于常态时期。

张莉指出,疫情的发生,也提醒了一些相关企业,是不是能在常态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危机意识,在产品设计时能否考虑到产品功能的衍生和便捷拓展,能在非“常”态时期提供非“常”态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安全感。例如服装企业可以研发带有安全防护的小设计,同时延伸出保护人体的相应设计。满足人们自我保护的需求。产品功能定位在满足消费者最重要的需求同时,要有弹性延伸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还是情感类的唤起,张莉告诉记者:“凤凰网做的云酒局可以算作是一个带有体验感的,能在非“常”态时期调剂人们生活的一种娱乐性的新鲜事物。”

但云酒局不应单纯地追求形式,它需要一套完整的消费价值体系和产品品牌内涵的潜在引领。酒作为社交媒介可以助兴,但人的行为最终还是要落到个人价值体现和情感共鸣带来美好体验上,构建起消费者价值,情感诉求与合适场景融合的新鲜体验,就会引领消费者需求的导向,并带动其他潜在消费者,建构消费市场的新布局。也就是说,消费本身是实现消费者价值,情感和需求的综合体验,需要更高层级的引领和设计。

饮酒带来的特殊时期情感需求

疫情发生之后,云酒局的方式悄悄兴起。关于疫情期间的饮酒也成为时下热门的话题,对此,张莉表示:“疫情发生之后,可能一定程度会增加白酒的消费量,“借酒解愁”有着历史文化的意义,目前阶段最大的阻碍是购买过程的实现,购物的过程让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把购买急需生活必须品作为最最重要的考量。因此,这个需求会加速家中储备的消耗。

被“困”在家中的过程,喝酒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在张莉看来,这一心态与平时是不一样的,平时饮酒的行为受地域、社交和性别影响更大。喝酒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交和情感需求,酒从一个酒瓶分散到不同杯子中,满足的是人们同饮一杯酒的情感共鸣,这是喝白酒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仪式感。

张莉直言:“疫情之下,人们对于生活必须品的需求和关注更多,因此,酒企在现阶段不能奢望线下的销量上有所回暖,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潜在客户,大脑的特征决定了,外部刺激与进入大脑,建立关联,就可能会对未来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比如云酒局的互动中,消费者选择某一品牌的一款酒,获得了相应的网络奖赏,相应的消费场景也映入眼帘,这就是建立了关联,就算是平时从不喝白酒的人,能吸引其参与云酒局的活动,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或她对这个品牌的感受和体验。”

疫情为中国白酒产业带来的是什么呢?张莉告诉记者,平时饮酒的人还是会保留这一习惯,但疫情发生后,可能会培养一批新的客户。喝酒是一个社交行为,疫情过后,人们还是要见面聚会,对酒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饮酒需求量会有所增长,但是增长的特点在于对人身体的健康因素,因此,健康和安全仍是未来白酒产品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期望人在疫情过后会更加理性地进行消费。

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同领域的企业和其他品类的酒。体育行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游戏,白酒的竞争对手从来不是进口烈酒。

走出酒这一品类的边界,传播、品牌、营销都走向了新的台阶。

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增加的同时,决策方式越来越轻,对比白酒行业的重营销模式,站在酒业之外,或许有多不同的视角。只有不同的侧面,才能窥见酒行业的全貌。

凤凰酒业独家跨界专家系列专访侧面正式上线,从七个不同纬度解读现在和未来的中国酒业。

本期跨界专家

张莉博士

•教育与工作背景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获得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 –2007-2008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访问学者 –2004-2010年,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06年起,担任系主任 –2005-2010年,担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2008年,在美国Michigan大学心理学系进行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工作,该项工作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经费支持。与Michigan大学心理学系和Ross商学院的Prof. Lee合作,从事消费者行为研究和组织价值的研究工作。 –2008年起,被聘为中科院心理所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承担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学工作。主要教授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发展》、《青少年健康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及《社会心理适应》等–2018年3月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目前担任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白衣天使”基金项目,“守护童年”项目以及中国幸福家庭组委会系列项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研究专家库专家成员

相关推荐:

侧面(1)丨采访了七个领域的跨界专家,他们说白酒……

侧面(2)|疫情过后,不要放过每一点想象空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