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酒以养生的季节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酿酒、饮酒与健康养生
绍兴酒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端午俗趣:家家悬桃符,驱瘟插艾虎
烹饪搭档:去腥解腻 增香添味
五月都城犹衣夹 端阳蒲酒新开腊
【端阳,酒以养生的季节】
中国的传统民俗中,很多节令都给出了让人饮酒的理由,而端午节的饮酒,则与养生密切相关。端午又称"端阳",即仲夏季节的到来,人们喜欢用一杯暖酒来祛除身体里残存的寒邪之气。至今,绍兴地区还保留着端阳节饮黄酒、吃四黄(黄鱼、黄鳝、黄瓜、黄梅)的习俗。 古人很早就知晓适量饮酒有益养生的功能,而端午饮酒,体现的是"酒以养生"的天和之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而且在永不停歇地运动、转化。人们如果能够顺乎自然地对天道变化加以巧妙运用,就可以避免许多的疾病和灾害。而寒往暑来的端阳节,正是一年四季阴阳交替的分界线,天气时好时坏,乍热乍寒,而且是一个病菌繁殖、疾病高发的季节。《礼记》对五月有"阴阳争、生死分"的说法,而五月的端阳日,人们想自然尽各种办法来驱邪祈福、饮食强体。在这一天饮上一杯益气养生的补酒,自然是惬意十足的事情。 文字记载中的端午用酒种类很多,例如艾酒、菖蒲酒、雄黄酒、朱砂酒、蟾蜍酒、夜合酒等等,多是用中草药炮制或入曲酿制而成的药酒。而现在这些药酒已经逐渐被黄酒所替代,因为黄酒是粮食酿造,五谷之精气更能彰显"天和之美"的养生理念。 不过,古人所讲求的"酒以养生"的内涵远非止步于此,人们更喜欢把饮酒赋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随着时代变化,这一理念也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北宋理学家邵雍是"酒以天和"的专家。"何以发天和?时饮酒一杯"(《秋怀三十六首》),邵雍对饮酒的天合之美有很多精湛的解读,最典型的当属他的《善饮酒饮》:"人不善饮酒,唯喜饮之多。人或善饮酒,唯喜饮之和。饮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疴。饮和成醺酣,醺酣颜遂酡。"在邵雍看来,只有适量饮酒调和身体,才能体现"饮酒以乐"的支配作用,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否则适得其反。 而"酒以养生"的另一个纬度,则是"形神兼养"。《世说新语》有王忱"三日不饮酒,觉形神不复相亲"的记载,不过这是纵欲行乐的饮酒,并非摄生之道。真正的"形神相亲",是将饮酒的审美和养生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饮酒文化,不仅要滋养生命的躯体,还要达到神全的境界,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绽放。 然而无论天和、神和,在端午这一天,不妨饮上一杯温热的黄酒,不仅暖身,而且暖心。(程万松)
黄酒: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 唯中国有之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详细
酿酒传说:房陵黄酒
这一古老的酿造工艺究竟始于何时?遍及在民间乡里的传说,虽不能以一而论,但总能从中窥得一斑。 >>详细
温和儒雅 恰如儒家文化所倡
黄酒温和雅致,古朴厚重,传承人间真善之美、忠孝之德;儒家内涵讲究中庸之道,主张清淡无为,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详细
绍兴酒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祖国东南会稽山下有一颗璀灿明珠,水木清华,山川映发,物产富饶,人文荟萃。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 >>详细
端午:始于春秋战国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端午俗趣:家家悬桃符,驱瘟插艾虎
三闾大夫屈原与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传说:龙的节日
端午节不为人知的别称
酒,天之美禄也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酿酒、饮酒与健康养生
饮黄酒的7大健康理由:美容抗衰老促食欲
温饮黄酒 活血祛寒
酒,天之美禄也
我国古代对酒的养生作用早有研究。《汉书》曰:"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黄酒自古以来人们普遍作饮、补两用。 >>详细
从中国传统文化看酿酒、饮酒与健康养生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时会用醇美来形容一件事或一杯酒。醇美是纯正、甜美、纯粹完美、淳朴美好之意。要让酒达到醇美的意境,其酿造的过程是否符合自然的、天人合一的美有关。 >>详细
烹饪搭档:去腥解腻 增香添味
时尚饮黄酒 做出美味菜肴
温饮黄酒38℃最合适
品味黄酒 闻其优雅馥郁芳香
黄酒炖羊肉 强壮身体增强御寒能力
豉葱黄酒汤 应对多变天气
黄酒红糖,产妇多尝
螃蟹黄酒 天生一对
黄酒时尚饮法之冰镇黄酒、佐餐黄酒
夏饮黄酒可加热可加料
渔家傲 【元】欧阳玄
端午 【唐】李隆基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端午日 【唐】殷尧藩
永遇乐·端午 晁补之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更多
端午节民俗游 余杭赏龙舟竞渡
用黄酒,攒聚一季春光
广东端午习俗多:烧艾条、祭河神、扒皇舟
端午要去哪? 川南这些地方好耍
客家黄酒扬美名 保存至今
宁州黄酒之妙 传承千年
端午各地奇风异俗:山西戴艾叶山东饮酒
说红楼 喝黄酒
网友评论
分享到:
共有
人参与
评论
条
用户名
??
密码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共有
人参与
评论
条(查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