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辛弃疾:满怀豪情壮志在酒里,在梦里


来源:凤凰网酒业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身处乱世的他,在金人残暴蹂躏的占领区成长起来,他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度过的,满腔爱国热情,站在祖国统一的立场上,积极主战。《破阵子》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名篇,不仅抒发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慨苦闷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壮志豪情。

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身处乱世的他,在金人残暴蹂躏的占领区成长起来,他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度过的,满腔爱国热情,站在祖国统一的立场上,积极主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是辛弃疾词作中的名篇,不仅抒发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慨苦闷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壮志豪情。

醉:借酒消愁满怀愤懑怨恨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南渡以后,曾担任过建康府通判、京西路转运判官和湖南转运副使等职务。表面上重用,事实是远离战场,无法置身于民族斗争的最前线。当时的朝廷是主和派的天下:为了维持偏安局面, 求得暂时的安乐生活, 赵构无耻地向金国屈膝投降, 称藩称臣, 将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出卖给金国,每年向老百姓搜刮财帛向金国纳贡。

辛弃疾直言纳谏,反对主和派“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荒谬主张。他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北伐,反对偏安。这一主张触动了主战派利益,他因各种借口和子虚乌有的罪名贬谪、罢黜,甚至被放逐回家。

在这一切现实面前,他满怀愤懑和怨恨,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并非真醉,并非酩酊大醉,在微醺之际,借着酒劲又点燃了心中的爱国熊熊烈火,熔化了隐居的淡泊和平静。拾起曾经跟随他久经沙场的宝剑,在灯下缓缓抚摸,仔细查看。

如今宝剑已闲置多年,那快意沙场、斩将夺旗的杀敌场面依然历历在目,睹宝剑思往事,犹如火山喷发一般,埋藏在心中几十年的报国志,爱国情喷涌而出,借酒消愁,愁更愁!久久难以入眠。

梦:如梦似幻长期渴望追求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由醉境渐入梦境,在睡梦中,重新回到曾经抗战的军营,那是八百里广阔的防地,塞外军歌嘹亮,将士分发着烤牛肉,统帅正在检阅雄壮的武装部队。

长期的渴望和理想在醉意里化为壮丽的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战士们骑着千里马快如闪电,手中的弓箭如霹雳一般百发百中,敌人在勇猛的将士面前一一倒下。

如此所向披靡又威武雄壮的大军,在辛弃疾的统帅下,驰聘沙场,英勇杀敌,为赵宋王朝完成收复多年被金侵占的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也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幸能留名青史。

弗洛伊德曾经指出:“艺术家本来是这样一个人:他从现实中脱离出来是因为他无法在现实中满足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的要求。于是, 他在幻想的生活中让他的情欲和雄心勃勃的愿望充分表现出来。”所谓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能够又朝一日在战场上杀敌报国是其永恒的梦想。

醒:韶华易逝现实壮志难酬

“可怜白发生”

将思绪由梦境拉回现实,现实痛苦又凄凉。“可怜白发生”道尽心中悲凉,辛弃疾的豪放不同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磅礴气势;也不同于毛泽东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斗志昂扬。他收放自如,在一种悲愤中将豪情壮志徐徐道出,让人深感震撼。

可能是梦醒、也可能是酒醒,梦境渐渐消退,韶华易逝,诗人发现自己的白发越来越多,老之将至,意识到自己的一生壮志终难酬。理想与现实、悲愤与惆怅、杀敌报国与壮志难酬,这种矛盾在心中不断交织,展现诗人的复杂心情。

这首词题为“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是作者写给好友陈亮的。“可怜白发生”所反映的虚度年华的悲叹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忧愤,既是辛弃疾的感受,也是陈亮的体验。作者写给陈亮这首词,既是对陈亮的安慰,也是自我情感的宣泄。

全词由醉到梦, 由梦至醒, 回环相生;醉后痛苦, 醉后见真情。从古代反观现代,酒依然是解药,是缓解痛苦的佳肴,是解救沧桑的美味。但是喝酒永远无法逃避现实,过好当下才是最好。

[责任编辑:刘叶子]

标签:辛弃疾 现实

凤凰酒业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