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铁路从巴黎修到这个产区,没想到却是灾难……


来源:凤凰网酒业

今天我们抛开风土,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来思考葡萄酒。

从罗马时期,有记载的葡萄园就傍水而建;而到了公元十一世纪,葡萄园除了考虑适宜的生长环境外,选址多广泛分布于南欧、和北欧临河岸的地方。提到葡萄酒产区的选址,我们首先会想到法国人津津乐道的“terroir”;也就是常说的“风土”:什么土壤、降雨、天气、气候、blah blah的。

河流和葡萄园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葡萄园建在河流边这样的选址决定,除了所谓的“风土”因素,还有其他原因嘛?

今天我们抛开风土,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来思考葡萄酒。

图片来源:Bonikbarta

葡萄酒是什么?是物品。好像中国古时候的丝绸、盐巴一样,当年的葡萄酒除了种植者自家消费之外,很大部分是需要被输往其他地方进行物资交换的。说白了葡萄酒不是粮食,人总不能依靠喝酒活着,所以需要向外扩张去人家的地盘卖酒,换别的东西。

图片来源:mandegar.info

在那个什么都不发达的年代,葡萄酒是怎么运输的呢?葡萄玻璃酒瓶从十七世纪才开始被广泛应用,而橡木塞从十八世纪后才被发明,在此之前的葡萄酒多储存在橡木桶或者陶罐中进行运输;可能上桌的十分钟前,才把酒灌进一个敞口的酒壶里。当时更没有什么陈年的说法,葡萄酒都喝新鲜的才好。  

图片来源:Alamy

当年的人们主要的陆地运输方式是马车。靠陆地运酒的话,首先是量少,一匹马所驼运的重量极为有限,并且漫长的土路、山路对于脆弱的橡木桶和陶罐的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慢!

生意人谁愿意做这种不赚钱的买卖呢?所以,航运成为了当时葡萄酒交易时最为首选的运输工具。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波尔多的发家史。

两千年前的罗马人就发现了波尔多(Bordeaux)靠加龙河、并直通大西洋这样的先天地理优势,在右岸种下葡萄;十七世纪,黄金时代的荷兰人再次来此修建左岸,投资波尔多这块能与大不列颠直通贸易的港口宝地。

图片来源:Steemit

所以为何葡萄酒产区选址多分布于南欧、和北欧临河岸的地方的原因很简单:除了可以用河水灌溉,还提供了便捷的运输通道,将自家所产的葡萄酒运输到下游市场,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而南欧多倚地中海进行运输。

十八、十九世纪时间,欧洲大陆也正经历着一些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变化,这样的变革同样也影响着葡萄酒产业。如果说十七世纪以前的葡萄酒市场格局是由航运支撑起的分散群落,那么工业革命后的欧洲葡萄酒市场则像一个被轨道交通打破地理限制的流通体。

葡萄酒业掀起的工业革命之风,我们先从博若莱(Beaujolais)的故事聊起。

曾经风光无限的博若莱葡萄酒为何在十九世纪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有些人将其归责于根瘤蚜虫病在19世纪80年代的爆发。事实上,这场席卷全欧洲葡萄酒业的虫害灾难,不足以解释为何唯独博若莱一蹶不振。关于当时博若莱酒业的衰落,这里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

图片来源:Wine Folly

1. Happy Hour:工人阶级热捧

故事要从十七世纪的法国讲起。在那个没有火车的年代里,博若莱酒只能靠船运在索恩河(Saône)和罗纳河(Rhône)流域这样河岸边的小市场流通,包括法国最为重要工业城市之一的里昂(Lyon)。

早期的博若莱酒,走的是廉价易饮路线,用风味清淡的佳美(Gamay)葡萄发酵,走口感清淡、酒体单薄的路线。当时的博若莱酒质量并不算高,常被当作祭祀用酒,当地的农民甚至会往酒里掺水。

那时候,里昂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最不缺的就是工人,特别是嗜酒的工人。工人们喜欢在辛苦一天后,约着一起去小酒馆里来一杯便宜的酒,很法式吐槽下政府,也八卦一下隔壁老王昨晚又给谁送了顶“帽子”。所以廉价的博若莱很块受到了小酒馆里happy hour时法国工人的青睐。

博若莱酒也在此时迎来了它最辉煌的年代。

图片来源:Pinterest

2. 铁路打通巴黎市场,稳增销量的定心丸?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作为标志,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之一便是火车。1840年起,欧美掀起修铁路热潮,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相结合的时代。风起云涌,这次工业革命也让整个葡萄酒产业刮起了变革之风。

变革之风刮到了博若莱。Paris-Marseille railway是一段于1847-1856年间开通的一条连接马赛(Marseille)、巴黎(Paris),并途经里昂(Lyon)、第戎(Dijon)的铁路。铁路的建成,把博若博莱酒直接推向了当时更加富裕的巴黎市场,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

博若莱酒农们看到他们的“孩子”就快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了,很是欢心雀跃。

3. “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然而,正如我大天朝的寓言“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进入巴黎市场后的博若莱酒,还没来得及给博若莱人民带来预期的喜悦,灾难已悄悄地来临了。

工业革命所带给博若莱酒的,远远不只是一张通往巴黎的车票这么简单;工业革命繁荣了整个欧洲运输行业,带给博若莱更多的是它素未谋面的竞争对手。其中竞争力最为凶猛的,便是和博若莱搭同一班火车来到巴黎的产自南法的酒。

朗多克地区(Languedoc)为更低纬度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同是靠天吃饭,南法的葡萄酒可以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成熟度。南法常用Syrah(西拉), Grenache(歌海娜), Carignan(佳丽酿) 和Mourvedre(慕合怀特)等葡萄酿造葡萄酒,酿出的酒酒体丰满、果香四溢。同时,南法的经济相对滞后,当地的人工成本也相对低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朗多克地区都以量产性价比极高的餐酒闻名。

面对靠舌头选择产品的的巴黎人,口感较单薄的博若莱酒显然无太大竞争优势可言。祸不单行,连通的铁路线也往里昂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去了更多好酒,博若莱就此失去了里昂这一最重要的阵地。

博若莱原本近在眼前的成名梦,破碎在霎那间。

图片来源:Chesslinks.info

4. 群雄争鹿,空前繁荣的葡萄酒市场

法国之外,工业革命的进程也悄然影响着整块欧洲大陆。同样被打开大门的还有处于内陆地区的西班牙里奥哈(Rioja)和雪利酒(Sherry)产业。十九世纪铁路建成后,里奥哈每月最高会往波尔多出口500,000hl的酒(约6.7千万瓶)。而在1850s年代,赫雷斯(Jerez)和圣玛丽亚港(Puerto de Santa María)之间铁路的建成,也大大地推动了雪利酒的产业进程。

工业革命给葡萄的影响不仅仅止限于欧洲,同样给世界其他国家的葡萄酒市场造成了不同方面的影响。1885年门多萨(Mendoza)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的铁路建成,为Mendoza,这个安第斯山脉(Andes)下的产区,日后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图片来源Depositphotos

* 十九世纪欧洲铁轨线路分布图

5. 几家欢喜几家愁

铁路运输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更是让从前相见不易的各产区葡萄酒齐聚一堂了。消费者们有了前所未有过的丰富选择,葡萄酒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激烈竞争。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有人能脱颖而出,就必会另有人败于垂成。在量产而价廉的南法酒被大量地运往了法国北部、比利时后,直接给当地的一些小产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工业革命后,铁路建通:法国Moselle产区(Moselle河流经法国段附近的产区)严重减产;Orléans产区的葡萄种植面积猛降到今天的不到100ha。

图片来源:Vinepair

*上图为法国第戎(Dijon)的土木工程师Charles Minard以地图的形式展示了1860s年代时法国葡萄酒、烈酒的运输路线;粉色代表了铁路运输,绿色代表了运河运输,黄色代表了海运。运输重心由航运转向为陆地运输明显。

从此铁路运输正式成为欧洲内陆葡萄酒市场的主动脉。

来源:葡萄酒

[责任编辑:王玮]

标签:葡萄酒 运输

凤凰酒业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