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习酒,为何能够三获质量大奖?
酒业
酒业 > 酒企风采 > 正文

贵州习酒,为何能够三获质量大奖?

世界质量之父约瑟夫·朱兰曾说,“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优秀产品的特质,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更是一个长期的消费者承诺。

在中国诸多白酒企业中,论及“质量”,习酒是具有发言权的,早在1988年,习酒就曾荣获“国家质量奖”,并在长达70多年的经营中,始终坚持“质量立企”的发展理念,自2019年起接连斩获“全国质量奖”“贵州省省长质量奖” 以及“亚洲质量卓越奖”,成为行业内连续三年问鼎省级、国家级、国际级质量荣誉的白酒企业。

习酒为何能屡获质量大奖?源于从顶层战略到全员落实的质量管理模式,即“三全三检三服从”酿造生活之美质量管理模式,这是习酒在产品质量上多年经验积累的精华,也是行业竞相学习的样本。

“三全”,是“全面、全员、全过程”,习酒对质量的把控,覆盖了“人、机、料、法、环、测”的全面因素,以及“采购质量、过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全过程,全员参与其中。“三检”,指自检、互检、专检的“三级检验”机制。“三服从”,即“产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

由此,习酒对质量管理层层细化,分解出952个质量要素,建立了零死角、可测量的“4Q-PDCA”质量管理,完成了从外部生态到内部人才,从上游原料到下游检测,从传统技艺到现代科技的全面质量控制。

在酿造环境上,习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生态酿造系统,被评为“5A级生态酿酒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

在内部人才上,习酒拥有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中国酿酒大师、中国白酒工艺大师、中国白酒首席品酒师、国家级首席酒体设计师、贵州酿酒大师、国家级评酒委员(22人)、贵州省评酒委员、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人。

在上游原材上,习酒建立了数万亩的酒用高粱基地、小麦基地,以及稻草基地,并形成“包材园区化”“原辅料基地化”“供应保障高效化”的“新型三化”供应模式。

在下游检测上,习酒建设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酱香型白酒品质与安全)、CNAS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建立了《习酒产品质量要求》系列标准,各项指标要求严于国标要求。

在传统技艺上,习酒坚守纯粮固态发酵,恪守大曲酱香酿造工艺,延展为5大工法、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并依据感官品质、风味相似度、指纹图谱和风味轮廓图,构建了符合习酒特色、科学合理的酱香酒生产工艺。

在现代科技上,习酒以5G通信技术为基础,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等先进技术,在制酒、制曲、包装、勾贮等关键环节,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让产品更高质、稳定的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和ERP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互联、智能分析和全流程管控,实现了质量管理的精准化、透明化和可追溯性,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质量就是生命”,是习酒质量管理的总旨,也是每个习酒人的质量价值观,正因为有全员的主动性、体系的科学性,才让习酒产品实现了好酒品质,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