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解忧 建行泸州合江支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酒业
酒业 > 精品深读 > 正文

为民解忧 建行泸州合江支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近日,建行泸州合江支行就以一次充满“温度”的主动作为,成功化解了一位七旬老人的继承难题,成功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   

一道难题:制度要求与现实困境的碰撞   

近期,年过七旬的陈奶奶遭遇了丧偶之痛。在处理后事时,她发现丈夫在建行泸州合江支行留有一笔存款。这本是支撑她晚年生活的一份保障,但当她手持相关证明前往银行办理取款和销户业务时,却被告知需要所有法定继承人同时到场确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银行内部严谨的风险控制制度,此类业务要求所有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共同到场,以确保继承过程的合法性、公平性,避免后续纠纷。这本是保护所有继承人权益的必要屏障。然而,陈奶奶的家庭情况却颇为特殊:改嫁后丈夫去世,四个子女也并非自己亲生,有的在外地,因工作或家庭原因短期内无法返回,更有因家庭历史积怨、明确表示不愿配合的。   

一边是白纸黑字的制度规定,另一边是无法聚齐的继承人。这道看似不可逾越的程序鸿沟,让陈奶奶焦虑万分,这笔“看得见”的钱,成了她“摸不着”的心病。老人的困境,也同时摆在了建设银行合江支行面前——严格执行业务规定是合规经营的底线,但让一位古稀老人独自承担家庭复杂关系带来的后果,显然有悖于金融服务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这道难题,考验的不仅是银行的业务能力,更是其服务理念与担当。   

破局之举:建行人的主动作为与同舟共济  

就在陈奶奶感到无助之时,建行泸州合江支行行长刘乙江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案例。他没有简单地以“按规定办事”为由将老人拒之门外,而是敏锐地意识到这并非个案,其背后是普遍存在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梗阻。   

“银行的制度是‘死’的,但服务是‘活’的。我们的职责不仅是防范风险,更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解决难题。当合规性与便利性产生矛盾时,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而是要主动寻找在合规框架下的解决方案。”刘乙江在内部会议上这样强调。   

关键时刻,该行上下及时行动起来。首先,该行工作人员及时安抚陈奶奶的情绪,详细记录了其家庭继承人的具体情况,梳理出“失联”“外地”“不配合”三大核心堵点。该行负责人组织支行业务骨干,共同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银行政策,探讨在特殊情况下是否存在其他合规的办理路径。最终发现,若能通过司法调解或公证等途径,明确继承权属,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银行便可依此办理。   

同时,该行负责人认识到,单靠银行一方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刘乙江主动向当地政法委、法院沟通反映情况,并明确提出,银行愿意全力配合,提供必要的业务咨询,共同寻求破解之道。   

从“各自为战”到“同舟共济”。在该行的积极张罗下,一场座谈会如期举行。最终达成一致结果:储蓄存款由多人继承的情况下,单个继承人持生效调解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到银行要求办理继承业务的,因特殊原因无法满足银行“所有继承人同时到场,若部分继承人无法到场,可以到当地公证处办理委托公证,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特事特办。这意味着陈奶奶的这笔钱能取出来了!

“最后一公里”的通达:温度与制度的共赢  

手握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陈奶奶再次来到建行泸州合江支行,工作人员全程引导,高效地完成了此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相关手续。当业务办结的那一刻,陈奶奶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眼中闪烁着泪光。   

这场继承难题的圆满解决,其意义远不止于帮助一位老人取出了继承的存款。它是一次成功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更是一次金融服务理念的升华。   

建行泸州合江支行此次巧解继承难题,完美展现了在严格遵守合规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注入服务的“温度”与管理的“智慧”,完全能够实现风险防控与便民惠民的统一,同时也是建设银行使命“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最生动的注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