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电商的猫鼠游戏,何以无休?
酒业
酒业 > 酒企风采 > 正文

酒类电商的猫鼠游戏,何以无休?

传统产业遇上零售电商,新旧之间的矛盾常常难免,戏剧的脚本,有时颇像霸道严父与顽主公子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代际冲突。酒类企业与零售电商之间,便是如此。

近日,五粮液、习酒、国台、茅台等多家酒企针对酒类电商乱象,密集发布“告知书”,一边列出授权店铺名单,一边又点名非授权店铺,并措辞严厉表示,将以“零容忍”的态度,整顿其品牌在酒类电商的生态和秩序。

酒类电商的猫鼠游戏,何以无休?

酒类电商的猫鼠游戏,何以无休?

虽然每逢双十一,都会有酒企发布相似信息,但如此高密集度发布,实属罕见。以笔者所亲历所见,上一次的酒企密集发布电商公告,大概是在2012-2013年间,而且主要集中在双十一,和中秋、春节等传统的白酒消费旺季。笔者曾戏称之为酒企与电商之间的猫鼠游戏,而且这种猫鼠游戏,总是会周期性出现。所不同的是,随着市场发展和电商进化,猫鼠游戏的玩法和情节,却在不断翻新。

酒类电商初具规模,是在2011年,显然滞后于3C行业。不过初创伊始,酒企与电商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相对简单:酒企要管控价格,电商要低价引流。好在核心电商平台正在倾力打造“卖真酒”的商业形象,因此和酒企之间,在打击假酒泛滥的问题上,却有着高度的默契。几场博弈下来,酒企与电商在运营策略上,初步达成共识,即库存产品引人流,爆款标品树形象,专销产品牟利润。

所谓库存产品,就是酒企产品研发没有适配消费需求,导致库存积压的非主导产品,电商平台通过低价倾销的方式,吸引网民抢购。这一策略也符合电商的“长尾理论”,而酒企也常常通过1元购小酒的推广策略,实现瞬间吸睛的目标。

而爆款标品,如茅台、五粮液等名酒标品,就成为酒类电商树立“卖真酒”品牌形象的必备道具,而名酒企业的品牌授权,便成为电商店铺“卖真酒”的尚方宝剑。

然而“长尾理论”在电商领域很快就进入悖论,消费者对于名酒标品的需求量,远高于库存产品,而库存产品低价倾销的策略,很快失灵。而所有电商也遇到了更大的发展瓶颈,不管是低价倾销库存产品,还是爆款标品树立形象,都是微利甚至是负利润,那么电商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于是打造有互联网基因的专销产品,在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成为酒类电商主要的盈利方式。泸州老窖的三人炫、孔府家酒的子约、酒仙网的容大酱酒,以及最近火爆网络的习酒知交酒,便是电商专销品牌的典型案例。

酒类电商的猫鼠游戏,何以无休?

该图由AI生成

酒企与电商之间的猫鼠游戏,也在酒类电商不断发展和迭代升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渠道共生的方法论。

如果把电商渠道共生的方法论,分为共建、共享、共生三个阶段,共建和共享是初始阶段夯实基础,而共生面向未来共建生态。因为电商的平台和技术优势,在于让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更便捷、更可靠;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获取更多选择项,以满足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品牌也可以通过用户在互联网的信息沉淀,获取更加精准的消费数据,以更加精准地研发产品、精准营销;有了用户与品牌的便捷交互,协发产品、口碑传播也就更加有效,能否从零打造全新的互联网品牌或者产品,便成为酒类电商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而酒企与电商在标品价格上猫捉老鼠的游戏,才算终结,毕竟紧紧依靠线下标品搬到线上销售的产品策略,总是电商发展初级阶段的玩法而已。

那么不管是要管控电商平台的标品价格,还是打造新的互联网品牌,乃至于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都是需要酒企与电商之间在渠道共生的前提下,同心协力完成。因此定期公布授权商铺名单,以及点名非授权店铺的违规行为,就显得尤为必要。

当然,酒类电商的渠道共生,不止于上述方式,随着电商的迭代进化,将会不断有新的业务方式出现。因为,电商进化没有终局。尤其面对当前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竞争环境,离消费者越来越近,是所有酒企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向,而电商,仍然是酒企与消费者可以有效交互的重要渠道。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场景适配的,个性化、沉浸式的消费体验,也将是酒企和电商之间创建和保护渠道共生的电商业态的必要手段。

酒类电商的猫鼠游戏,何以无休?

该图由AI生成

撰稿:资深酒类评论员 程万松

责编:陈嘉倩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