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不是简单的周期性轮回,而是一次时代性的转折。从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到消费市场的具体表现,从渠道流通的模式创新到产品迭代的方向重构,白酒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基于对行业的长期观察与研究,中国酒业协会常务理事、海纳机构总经理吕咸逊从新人群、新场景、新营销、新产品、新周期五个维度,对“白酒新时代”的核心特征与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度解读。
新人群:消费主力迭代与需求结构重塑
当下,白酒消费人群的代际更替正在加速,这一变化直接推动了行业需求结构的根本性调整。2025年,85后群体已迈入40岁门槛,成为白酒消费的绝对主力,95后Z世代也已突破30岁,开始大规模进入白酒消费市场。这两大群体的成长背景与消费理念,与60后、70后存在显著差异,他们不再将白酒单纯视为社交工具,而是更注重产品本身的风味体验、情感价值与场景适配性。
新经济的崛起催生了一批“新商务人群”,他们构成了中高端白酒消费的核心力量。与传统政商人群不同,这一群体的消费场景更偏向市场化商务活动,对白酒的选择标准从“品牌面子”转向“品质价值”,更青睐那些兼具文化内涵与品质保证的品牌。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对白酒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对白酒而言,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缺失”直接导致消费总量的“减量”压力,叠加消费降级因素,使得行业内小品牌、弱势品牌的生存空间持续收窄,加速了市场向头部企业的集中。
新场景:社交属性重构与场景迭代爆发
白酒消费场景的变革堪称行业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传统核心场景的式微与新兴场景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政务接待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已近乎于零,政商宴会也因禁酒令与经济环境变化而大幅收缩,曾经支撑中高端白酒销量的核心社交场景遭受重创。但消费需求并未消失,而是转向了更私密、更自主的场景:朋友聚饮从“拼酒量”转向“品风味”,更注重情绪共鸣与理性饮酒;家庭自饮市场方兴未艾,小容量、高品质的“口粮酒”需求增速显著,成为拉动大众市场的重要力量。
新兴场景的创新更是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城市综合体的休闲饮用、露营等户外场景的朋友小聚、家庭节日的低度微醺等场景不断涌现,推动白酒与年轻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主导的即时零售的发展进一步激活了即饮需求,让白酒消费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餐饮、娱乐场景的绑定更加紧密,白酒正在回归其饮品本质与文化载体的双重价值。
新营销:渠道革命与数字化重构
白酒流通渠道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传统模式的萎缩与新兴模式的崛起形成鲜明对比,推动行业营销体系的根本性重构。从市场反馈看,除普茅外多数厂家标品出现价格倒挂,渠道整体濒临亏损,供应链金融正在替代传统经销商的资金价值,现代物流正在替代其仓储价值,数字营销正在替代其终端价值,传统经销商的生存根基被持续瓦解。预计未来3-5年,传统经销商和终端网络的数量或销售占比将被压缩30%以上。
电商渠道的细分与升级成为营销创新的核心方向。当前电商已占酒类零售总额的15%,且正以30%的年均增速扩张,未来占比突破30%指日可待。其中,搜索货架电商(京东、淘天等)成为“人找货”的价格标杆,主打畅销品的价格透明化;兴趣内容电商(抖音、快手等)通过“货找人”逻辑,依托流量优势成为新品推广与品牌故事传播的主阵地;即时零售(美团、京东、淘宝等)凭借“1小时达”的核心竞争力,在精酿啤酒、低度潮饮领域已显成效,正快速渗透白酒市场,成为“最后一公里”价值的核心载体;私域电商则聚焦用户复购,通过精细化运营盘活用户资产。
厂商关系也在数字化浪潮中重塑。“厂家数字营销+渠道即时零售”成为创新关键:厂家通过构建数字营销体系直接触达C端用户,渠道则依托即时零售网络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场景交付,二者协同构建品牌直达消费者的新链路。海纳机构的研究表明,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流通效率,更推动了厂商关系从博弈向共生的转型,成为行业走出调整期的重要支撑。
新产品:风味与健康双导向的创新浪潮
在产品方面,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觉醒,推动白酒产品向“风味+健康”双导向进化,产品创新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鲜明特征。低酒精度、高舒适度成为核心趋势,40度以下的低度白酒销量增速显著,但行业强调“降度不降质”,并非简单降低酒精度,而是通过工艺创新实现低度化与风味感、舒适感的平衡,避免陷入“风味稀释”的误区。
草本白酒与露酒成为创新焦点,以梅见为代表的品牌通过“食药同源”概念,将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饮酒需求结合,开辟了新的增长赛道。这类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更通过独特风味吸引了年轻群体,被行业视为超越“潮饮化”的长线方向。与此同时,精酿啤酒、低度潮饮等品类快速崛起,与白酒形成互补,共同丰富了酒类消费图谱,也为白酒企业的跨界创新提供了思路。
香型创新与品质表达的多元化并行。大兼香产品通过不同香型的融合,满足了消费者对复合口感的需求;威士忌等世界烈性酒的本土化改造加速,进一步推动了风味创新。在品质表达方面,年份酒成为中高端白酒的核心竞争力,五粮液、洋河、劲牌、水井坊等头部企业正在引领“真实年份”标准的建设,而仁怀产区更是将年份酒作为酱酒品质表达的主流方式。此外,产区背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白酒、葡萄酒、黄酒等酒类的产量、销量、收入、利润向原产地、主产区集中的趋势明显,产区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周期:寒冬里的生长力
吕咸逊表示,白酒行业经历了几年弱周期,行业预计2025年三季度见底,受经济预期、需求萎靡等因素影响,反弹动力不足,大概率呈现“L型底部”特征,需在底部徘徊1-2年。这一时期恰恰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窗口,“逆势布局、顺势增长”成为优秀企业的战略选择。
珍酒·大珍和钓鱼台·珐琅彩等品牌已开始通过聚焦核心价格带、强化产区背书、布局数字渠道等方式卡位迎接新周期。吕咸逊判断,到2027年,随着各项支撑因素的成熟,白酒行业将真正走进“新时代”,这是一个消费更理性、产品更聚焦、渠道更高效、竞争更集中的时代,那些能够读懂新人群、适配新场景、驾驭新营销、打磨新产品的品牌,终将在变局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增长空间。
白酒的本质是文化与情感的载体,新时代的变革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传承中创新。正如行业实践所证明的,只有深刻把握时代脉搏,顺应趋势、主动变革,才能在“白酒新时代”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