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万松
东部中原地区的小麦已经收割完毕,其中有一批即将将运往赤水河谷的习酒镇。它们属于一个特殊的品种——泛麦8号,这是习酒制作高温大曲的原料。虽然习酒的酿造,离不开赤水河谷独有的酿酒生态秘境,但对于原料的甄选,习酒则是以放眼世界的眼光,从天下粮仓中,择其最优者而用之。
小麦之于白酒,究竟有多重要?行话说,曲为酒之骨,而小麦又是高温酒曲的原料,这是古已有之的传统。也正因为此,对小麦品质的孜孜追求,便是习酒品控的重要环节之一。
小麦品质对制曲何以如此重要?因为大曲酱香酒的酿造,是赤水河谷的酿酒微生物群落协同作用于粮谷的结果,而高温大曲,是酿酒微生物得以附着、繁衍的介质和息壤。赤水河谷的酿酒微生物种类很丰富,有细菌、霉菌和酵母等若干类,它们各自有适宜生长的温度。巧夺天工的技艺,多是人与自然的协作,制曲也同样如此,当酿酒微生物在曲坯中自由生长时,曲房的温度也会随之变化。这就需要有人的协作,为它们筑就一个温暖的胚巢。当然它们也很任性,如果你筑就的胚巢不好,它们也会变得不可控。所以,小麦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定要颗粒饱满,没有虫蛀,没有霉烂,换言之,不能给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产生一丝一毫的干扰。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赋能,习酒人发现,高温大曲对于小麦品质的要求,远不止于此。在传统的酱香高温大曲手工制作技艺中,有一个关键的要求,就是触感不能糙手。这就要求小麦粉碎后的粗皮、颗粒和细粉的配比一定要十分精细。换言之,曲坯必须要软硬适中才行,既要求软、硬搭配得当,又要求小麦作为介质的多样性,以适应多种酿酒微生物和谐生长的复杂性。
习酒的科研工作者通过试验又发现,芽孢杆菌等耐高温的酿酒微生物,会分解曲坯中小麦的蛋白质,生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又是大曲酱酒酿造过程中,自然生香的前体物质。换言之,制曲过程本身,已经前置了发酵生香的环节。
诸多生产实践和科研攻关的成果,对习酒制曲小麦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如何找到既达到品质标准,又符合批量需求的小麦,这就需要习酒把品控的触角,从生产车间,延伸到田间地头,通过种植、田间管理、收割、运输过程监管等若干环节,加强精细化的管理。
如今小麦已经入仓,习酒“取天下之材,酿人间君品”的第一步已经完美收官。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讲述习酒品质故事的视角,将转向制曲曲房,观赏习酒大曲的养成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