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凰网酒业频道 高云
在啤酒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原料供应与品质把控始终是关键议题。三年前,面对国内啤酒大麦严重依赖进口的现状,华润啤酒以“推动国产啤麦产业振兴,引领标准化种植”为核心目标,通过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及春蕾麦芽有限公司等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启动了“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提升国产大麦的品质和产量,有效降低种植成本,为国产啤麦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目前项目已小有所成,且从长远视角来看,这一举措无疑是啤酒行业发展的长期主义探索,有望为行业带来持续性的改变与发展。
日前,由华润啤酒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江苏农垦麦芽有限公司协办的“一麦相承,共酿美好”田间考察及社会责任主题活动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成功举办。此次活动聚焦国产大麦标准化种植,吸引了行业内众多专家、企业代表参与,为探讨其在啤酒行业中的发展路径提供了交流平台。
供应端:逐步优化原料供应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啤酒行业对进口大麦存在较高依赖度,曾一度接近90%。国际市场的波动,如贸易政策变化、主产国气候灾害等,常导致进口大麦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
华润啤酒副总裁、采购中心总经理李小冬在活动中提及,以往过度依赖进口大麦,使企业供应链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为此,华润啤酒在三年前启动了“国麦振兴”计划,从源头育种到标准化种植,从质量分级到订单农业,从专家指导到技能培训,一步步把纸面上的理想变成田野里的现实。
在种植环节,华润啤酒积极与苏北、内蒙古、西北等地的农垦集团展开合作,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种植基地,累计试种面积2万余亩,并探索出一套“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的协同模式。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涛曾表示,江苏农垦拥有绿色化基地、协同一体化产业模式和标准化种植的显著优势。其下属多个农场土地集中连片,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且拥有成熟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为大麦标准化种植提供了良好基础。华润啤酒与江苏农垦共同制定种植计划,从品种筛选、种植管理到收获运输,进行全流程协作,保障大麦的稳定供应与品质提升。例如,双方合作选用适合江苏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大麦品种,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种植,提高了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品质端:为提升原料品质奠定基础
过去,国产大麦在浸出率、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上与进口优质大麦存在差距,限制了其在高端啤酒酿造中的应用。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钟俊辉在活动分享中指出,自“国麦振兴”计划开展以来,在标准化种植模式下,“垦十四”大麦的浊度降低,浸出率提升至81%左右,部分国产大麦品质已接近进口优质啤麦。
在提升品质方面,“国麦振兴”计划采取了诸多措施。在品种选育上,华润啤酒与扬州大学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大麦的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如高浸出率、低蛋白质含量且蛋白质组成更有利于啤酒酿造的品种。以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许如根培育的“扬农啤14”为例,不仅产量可观,在品质测试中也表现优异,抗性卓越、品质上乘。在种植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从选种育种、种苗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收获作业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标准。在标准化种植的各个生长阶段,相关专家还会全程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保证大麦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和优良性,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品质波动。
产业协同端:推动产业链协同的长期进程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涛表示,“国麦振兴”计划促进了啤酒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江苏农垦凭借自身优势与华润啤酒合作,实现了从种植到酿造的全产业链协同。
在产业协同方面,种植环节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科研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啤酒酿造需求选育优质品种,并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指导,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给予专业建议。麦芽制造企业依据标准化的大麦原料,优化制麦工艺,根据不同品种大麦的特性,调整浸麦、发芽、干燥等环节的参数,生产出品质稳定的麦芽。啤酒酿造企业根据麦芽品质,精准调整酿造工艺,从糖化、发酵到过滤、包装,每一个步骤都根据麦芽的特点进行优化,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啤酒。同时,通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种植户、麦芽厂和啤酒厂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各方参与标准化种植和产业协同的积极性。
“国麦振兴”计划可以说是华润啤酒本着“长期主义”为变革国产啤酒下的一步“闲棋”,虽在短期内不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但它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种子。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技术的成熟以及产业链协同的加强,有望在供应保障、品质提升、产业协同等方面为啤酒行业带来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然,这还需要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各方长期的努力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