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低度酒市场,百润股份曾凭借一瓶RIO锐澳预调鸡尾酒,创造了从0到年营收超30亿元的行业神话。然而,当2024年财报揭晓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数据时,这家昔日的“预调酒之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百润股份发布的2024年年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30.48亿元,同比下降6.61%;归母净利润为7.19亿元,同比下降11.1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72亿元,同比下降13.65%;基本每股收益0.69元。
对此,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面对新一代消费者的口味变迁和行业竞争格局的重构,百润股份的突围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
年轻人选择更多,预调鸡尾酒失宠!
众所周知,在“悦己”主导的消费氛围之下,这届年轻人追求的不再是喝好、喝到位而是“喝快乐”。因此,健康微醺愈发成为年轻人的喝酒共识,而更易入口的低度酒类更受青睐。
预调鸡尾酒凭借口味清爽、果汁香气、外观艳丽成功得到年轻人青睐,曾被公认为市场风口,预调鸡尾酒市场份额开始高速增长,2003 年市场规模 2 亿元2013 年 10 亿元,2014 年达到 30 亿元……
在此背景下,大量企业争相涌入该赛道。其中,又以百润股份最为出色,一直是该赛道的“领跑者”。RIO锐澳早期通过借势“微醺经济”迅速崛起,成功将预调酒包装为“年轻人的第一口酒”。
2018年-2020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幅分别为4.96%、19.39%、31.2%,2019年、2020年净利润出现爆发式增长,分别录得142.67%、78.31%的高增长。
预调鸡尾酒业务收入占整体营业收入的近九成,是百润股份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曾经引以为傲的RIO锐澳,却与当初预期相差甚远。近几年,RIO锐澳的动销速度持续放缓。
据悉,从2021年至2023年,百润股份的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58天、137天、217.8天。到2024年,这一数字曾攀升至291天。对此,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RIO锐澳正失去“最大支撑者”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宠爱。
一方面,预调酒在中国市场就存在“尝鲜型消费”占比过高、复购率低下的结构性缺陷。当Z世代对“小甜水”的新鲜感消退,该品类就会迅速陷入增长瓶颈。另一方面,茶啤酒、果味清酒等新品类快速崛起,正在瓦解预调酒的消费场景,抢占了健康化赛道,使得预调酒的市场空间被持续压缩。
此前,早有业内专家公开表示,当鸡尾酒品类的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强竞争的情况下,由于审美的疲劳,消费的疲劳,整个预调鸡尾酒的消费市场持续下降,应该说是符合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及消费行为。
百润股份高达88%的营收依赖传统线下渠道,但其经销商数量在2024年净减少96家,华东核心市场渠道收缩16%。这一现象背后,是传统分销体系与新时代零售逻辑的剧烈冲突。
第二曲线迷途:威士忌能否复制预调酒神话?
面对预调酒增长失速,百润股份将战略重心转向烈酒赛道,斥资20亿元建设崃州蒸馏厂。百润股份曾在年报中指出,公司烈酒业务以“重点发展威士忌,占位高品质烈酒,成为中国本土威士忌行业龙头”为战略指引据悉。
另值得一提的是,威士忌业务作为战略重点,2024年桶陈数量突破40万只,建成100万只橡木桶管理能力,推出"崃州"单一麦芽和"百利得"调和威士忌两款产品。
但这项被寄予厚望的业务,正面临三重现实困境……
首先,中国威士忌消费主要集中在高端商务宴请和收藏投资,与锐澳主打的年轻休闲场景存在鸿沟。其次,预调酒的便利店、商超渠道与威士忌的夜场、烟酒店渠道重合度不足20%,这意味着百润需要重建经销商体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威士忌需经历至少3年桶陈才能上市,而百润的首批产品2025年3月面市时,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预计已达68亿元,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等巨头已完成产能布局。后发劣势下,百润可能需要通过价格战打开市场,但这将重蹈预调酒的利润率覆辙。
百润股份的困境,本质是中国消费市场从“品类红利”转向“效率红利”的缩影。当行业增长放缓,企业竞争将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对于百润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如何挽救下滑的营收曲线,而在于能否跳出“预调酒成功路径依赖”,在组织能力、创新机制、用户运营等底层逻辑上完成蜕变。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