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2024年,公司净利已三连降……”
4月9日,怡亚通发布2024年年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76.2亿元,同比下降17.8%;利润总额0.66亿元,同比下降59.28%,归母净利润为1.06亿元,同比下降24.92%。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曾为怡亚通贡献百亿营收的白酒业务却在报表中失去了“踪影”。
据悉,早在2024半年报公布时就已经有人发现,怡亚通就已不再单独披露酒饮运营业务及相关供应链收入。
供应链第一股在白酒赛道“赚大钱”
作为中国供应链行业龙头,2007年,主营供应链和产业链服务的怡亚通在深圳主板上市,成为“国内供应链第一股”。
2013年至2017年,其营收从116亿元跃升至685亿元,5年增长近5倍,业务范围从IT、医疗扩展至化工、快消品等领域,奠定“供应链之王”地位。这一阶段,公司通过轻资产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成为行业标杆。
也是在2013年,怡亚通手握供应链这把万能钥匙,通过分销名酒闯进白酒行业的大门。
到2018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深投控的入局,怡亚通对当时热门的白酒业务期望“变大”,其并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销售,而是选择开始向上游“迈进”。
据悉,怡亚通依托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分销,在2018年实现近百亿销售额,一度跻身行业头部阵营。怡亚通自2019年开始探索品牌运营及生产领域,并选择了酱酒赛道作为切入点,基于酒饮分销业务基础,推出白酒品牌运营业务。
与所有跨界而来的企业一样,怡亚通的做法也是“砸钱买”。
2021年,怡亚通一举成为大唐酒业控股股东并推出“大唐秘造”,试图构建从生产到品牌运营的全产业链。
2021年7月,怡亚通董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公开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全国快销品渠道布局,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快销品分销平台之一,其中白酒业务的分销业绩曾突破100亿元。
2020年至2023年,怡亚通白酒业务整体营收(品牌运营/自有品牌+分销/营销)逐年下滑,从63.71亿元降至33.02亿元。不难发现,2023年正是一个分水岭,怡亚通白酒业务疲态尽显。
“这与酱酒行业周期性调整、自有品牌市场接受度低直接相关。”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不具备强大品牌溢价能力的酱香贴牌酒,并没有渠道愿意主动选择。
跨界难成,慎之又慎!
2024,怡亚通不再对外披露“酒饮”业务相关数据及具体情况。与此同时,怡亚通似乎正将增长希望寄托于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
对此,业内人士直言,怡亚通本就是跨界而来,业绩不好就另择他路,并没有任何问题。
由此来看,怡亚通对酒饮业务的“数据隐身”,既是对过往战略失误的止损,也是供应链企业跨界瓶颈的缩影,折射出供应链企业跨界白酒的共性难题……
渠道优势≠品牌壁垒:依托分销网络短期冲量易,但缺乏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粘性,在行业调整期首当其冲。
重资产并购的双刃剑:控股酒厂虽能提升利润率,但需应对生产管理、品质把控等陌生领域挑战,怡亚通因运营能力不足反受其累67。
周期判断失误:2021年高价收购酒厂正值酱酒泡沫顶峰,随后行业回调导致资产贬值,凸显跨界时机选择的重要性。
早期依托供应链整合实现飞跃,后期跨界扩张却陷入战略迷途。其教训警示企业,多元化需以核心竞争力为根基,盲目追逐风口可能适得其反。当渠道红利消退,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仍需回归价值创造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