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客乘天风 一去无踪迹  ——《百年起航》呼唤跨过壁垒的人
酒业
酒业 > 酒业百科 > 正文

海客乘天风 一去无踪迹 ——《百年起航》呼唤跨过壁垒的人

日本2025年大阪世界博览会将于2025年4月13日在日本的大阪市举行。随着时间的临近,全球目光开始聚焦到这一盛会。近日,日本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发生局部坍塌的新闻登上头条。3月4日,这个屋顶刚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建筑结构。这个小插曲虽不会影响世博会的正常举办,却透露出时至今日,要举办一场盛大的世界展览会也并不容易。而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110年前,在巴拿马曾经举办过一场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的盛会。当时中国的代表团跨过万里重洋,克服种种困难,通过总数多达10余万种的展品,在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风采。这就是1915年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以下简称“巴博会”)。这一百年间,与巴博会的各类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同时与之相关的争论也从未停止。终于一部正本清源的纪录片《百年起航》为我们拨开迷雾、定分止争。

巴拿马博览会区域全图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故事:中国代表团参加巴博会,参展的中国白酒因包装简陋,不如外国的精致,以至于无人问津。中国代表团中某个人急中生智(也有说是一气之下,或无意之中)将一瓶白酒摔到了地上,酒香四溢。中国白酒从此扬名海外。

1915年3月9日中国馆开馆当天

这个广为流传却又无从考证的故事折射出许多白酒企业争相“傍名牌”的举动,因为巴博会对中国意义重大。可以说是中国产品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并借此走向世界。那么,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1915年3月9日中国馆全景

包装上的商业思维

1915年的巴博会,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的开通而举办的一次盛大庆典活动,其展期长达九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开创了世界博览会历史上历时最长、参展人数最多的先河。

‌在民国政府成立后,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参加这样的国际博览会,这是中国实业界展示新貌、促进实业发展和增加物产出口的一次重要机会。1913年5月24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正式批准工商部呈文,任命陈琪为中华民国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

中华民国赴美赛会监督兼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局长陈琪

在美国伯克利大学的档案馆,今天还保留着中国当年参与巴拿马展会的很多资料,其中有一份中国当年参与巴拿马展会的商品目录。目录记录当年的中国展品总数多达10余万种,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4172个出品人或单位。

陈琪如何在短时间内筹集到这10余万种展品并带到大洋彼岸的呢?据陈琪的侄子陈渔光介绍,“他首先在每个省组织一个委员会,调查每个省出产的知名工艺品、农产品,然后把实物运到指定的上海港口……”在民国之初,中国很多地方还没有铁路、公路,如此之多且零散的小商品,要想完整运到港口,这也是时人智慧的体现。以酒的包装为例。与上文故事所述不同的是,中国参展白酒的包装不仅不简陋,反而因参展带了包装上的进步。

“怎么能够多装酒?他们把这个圆柱瓶都改造成这个柱形瓶。柱形瓶可以多装酒,还不磕碰。”酒史专家王文清介绍说。

“装了以后运到北京,陈先生就是按照美国的这个章程(包装)。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你就得重新包装啊。”据美国巴拿马博览会组委会副主席兼中国区组委会主席余顺标介绍,美国巴拿马博览会的当时的组织机构全称叫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会社,其章程对展品有明确规定。“包装上它有要求多少寸到多少寸,必须按照美国的章程开展工作。”。

在1915年,陈琪等人对这些展品在包装上进行的调整,事实上是进行了一次商业革命,不仅仅是提升了中国货的卖相,更是将国际贸易中那些真正先进的商业思维,引进了中国,对分散在全国的传统商人们进行了一次观念革新。

巴拿马大奖之谜

与上文故事同样引发巨大争论的还有巴拿马大奖之谜。你知道巴博会的最高奖项是什么吗?很多人脱口而出的答案是“金奖”,但这是个错误答案。不仅如此,当下在互联网上能够搜索出大量彼此矛盾的获奖记载。斩获巴博会最高奖项的白酒,究竟是谁?

《中国参与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

1917年2月,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出版《中国参与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以下简称《纪实》)。《纪实》的作者正是陈琪。赛会结束后,作为陈琪的述职报告,《纪实》全面记载了参与缘由、赛会全过程以及赛会后总结。不但分门别类,极尽翔实,而且事无巨细,认真记录,非常严谨。在《纪实》中,则按照传统用天干表达级别,奖章共6项,分别为:(甲)大奖章、(乙)名誉奖章、(丁)金牌奖章、(戊)银牌奖章、(己)铜牌、(丙)奖词(无牌)。

巴拿马博览会大奖章

依据《纪实》,农业馆酒类获得(甲类)大奖章的只有如下4枚:

直隶省(1枚):(官厅选送)——豆类、花生、高粱酒、羊毛、猪鬃;

河南省(1枚):(官厅选送)——豆类、高粱酒、酱菜、蘑菇

山西省(1枚):(官厅选送)——高粱汾酒

山东省(1枚):山东张裕酿酒公司——各种酒

巴博会食品馆、矿物馆、交通馆、农业馆的中国部分

既然《纪实》记录明确,为何又会引发诸多争论呢?或许是因为《纪实》中各省选送的酒并没有写明来自哪个酒坊,这就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百年起航》记录一枚酒类大奖章的下落:现存于山西汾酒的博物馆的巴博会大奖章,它就是当年山西省官厅选送高粱汾酒所获得的那枚大奖章。

汾酒博物馆保存的大奖章

呼唤跨壁之人

正如《百年起航》的结尾所述:“奖牌也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像陈琪这样的人,他们不是把某一个商品,而是把整个中国带进了一个现代的国际商贸市场。真正跨过了壁垒,而不是像现在某些人做的那样,在制造壁垒。所以他们确实值得骄傲,为了那种自由开放的胸怀和进取之心。”

山西汾酒的博物馆中大奖章不仅见证了陈琪的壮举,还包括另一个像陈琪一样的拥有开放胸怀和进取之心的先辈,他就是山西汾阳义泉涌酒坊的大掌柜杨德龄。

1910年,义泉涌酒坊的汾酒在南洋劝业会上获得金奖。南洋劝业会的组织者,正是陈琪。正是这次获奖,为汾酒前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赛打下了基础,但汾酒参展之路并不平坦。

1914年初,陈琪找到义泉涌,希望带着他们的汾酒去巴拿马参展。义泉涌的股东们和掌柜的闭门商议,他们当时搞不清楚,这对汾酒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最后还是大掌柜杨德龄当机立断,力挺汾酒参展。

“最开始是政府出资,但后来政府不出钱了,义泉涌筹集了4000块钱,当地的一些同仁给他们又凑了4000块钱。”酒史专家王文清介绍,汾酒参展的8000块钱就是这么凑出来的。

……

《百年起航》中记录了很多像陈琪、杨德龄一样的跨越壁垒的人和团队,他们跨过万里重洋,也跨过道路崎岖、工具简陋、资金拮据等物质壁垒,让中国产品第一次站上了世界舞台,也将先进的商业思维引入中国。

《百年起航》在记录跨越壁垒的人和团队的同时,也流露出呼唤当代的跨壁之人的真挚情感。

百年以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壁垒逐渐被人类克服,但全国商品贸易仍面临文化、经济等看不见的壁垒。仅以白酒为例,尽管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酒产量的三分之一,但在国际贸易中仅占0.76%,显示出巨大的国际化潜力和文化壁垒。

陈琪与巴拿马赛会副主席合影

海客乘天风,一去无踪迹。今日,谁能继承陈琪、杨德龄等先辈的智慧、勇气与进取之心,跨越当代国际贸易的壁垒?在白酒行业中,有一个团队当之无愧,这就是由义泉涌酒坊发展而来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当代中国白酒出海的领军企业,“汾酒人”真正继承了杨德龄的衣钵,为中国白酒出海再立新功。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一年,汾酒共组织、深度参与了包含俄罗斯莫斯科BAGEBI餐厅举办的汾酒高端品鉴会、汾酒国际和LPWine国际在加拿大举办的“2024年汾酒新品发布会”等47场国际化活动。截至目前,其海外市场已广泛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发展了100余家海外经销商,设立了超过9000家终端店和180多家国外免税店及中国离境免税店。

当下中国白酒出海正逢其时,“酒文化逆差”急需打破,时代正呼唤像陈琪、杨德龄和“汾酒人”一样带头跨过壁垒的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