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酒类出口总额19.0亿美元,同比增长6.0%;出口总量7.5亿升,同比增长5.1%。其中,白酒继续领跑,成为出口酒第一大品类。
值得大家注意到的是,白酒继续成为出口酒第一大品类,在出口酒总额中占比51%。全年出口额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4%;出口量1642万升,同比增长6.3%;均价59.0美元/升,涨幅达13.3%……
既是被动,也是主动!
近几年,白酒出海已经是被整个行业关注的“大话题”,从头部酒企的密集动作,到“政企联合”“抱团出海”的种种举措,酒企让旗下产品“走出去”的决心不容置疑。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直言,白酒出海是一个“老话题”,很久之前就能听见、看见相关信息。早在2016年,五粮液就已经启动“一带一路全球行”品牌与文化交流活动……希望借此拓展国际市场。
以前或许只是“希望”,2024年以来,白酒出海却成为了“一定”……
“白酒扎堆高调出海很突然。”在他看来,“以前也有酒企推动白酒‘出海’,但也仅仅是推动,并没有如此高调,更没有将其视为工作重点,国内市场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如今,白酒出海却成为了所有人都在关注的‘大话题’。”
从怀揣希望试一试,到一定要让中国白酒飘香世界,这样的转变究竟从何而来?一个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是“被逼无奈”。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白酒企业加速“出海”的背后逻辑是大家在国内市场“卷不动了”。
在国内市场,白酒品牌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趋于饱和,导致价格倒挂、库存高企,“卖酒难”喊了一年又一年,许多白酒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增长遇到难以克服的瓶颈,为寻求新的市场增量,不得不出海。
“逼迫无奈肯定有,主动选择同样存在。”首先,全球烈酒市场的高端化趋势表明,高端和超高端烈酒的销量和销售额持续增长,为白酒出海提供了市场机会。其次,政策支持如香港特区降低进口烈酒税率等措施,为白酒出海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重要的一点,当前,白酒产业的优质产能持续提升,已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具备迈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的硬实力。
2024很不错,2025更精彩?
如果说,以前的“出海”更多的只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外销,且多数集中在传统华人区域。那么,现在的白酒出海,就是一次有规划、有步骤、有决心、有信心的“全面出击”,而且已经取得了“捷报”。
一是酒企真的在围绕出海“做事”,而且力争把事情做好。以茅台为例,2024年全年出口销量超过2100吨,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关口,创历史新高,高附加值茅台酒的销量突破100吨,同比增长超40%,茅台国际市场销售质量显著提升。
二是抱团出海模式正逐步完善,达成了“合作共赢”的默契与共识。比如:“多彩贵州风 黔酒全球行”香港站掀起了贵州遵义产区名优白酒市场推广高潮;来自贵州和四川的多家酒企更是联合组团参加第十六届香港国际美酒展。
三是政府支持力度变大,白酒出海被关照。政府通过制定有利政策和提供贸易支持,奠定坚实基础;行业协会作为桥梁,提供市场信息、法律咨询及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以四川为例,2024年以来,四川省政府先后召开全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全省白酒出口工作专题会,出台《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拓展川酒出口工作方案》等,支持“川酒”龙头企业巩固中国市场优势、加快融入全球主流酒类消费市场。
由此来看,白酒继续成为出口酒第一大品类绝非偶然。或许,白酒出海之路仍然漫长,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走到成功的彼岸,真正实现“中国白酒、世界飘香”的愿景。2025年,中国白酒企业有望在出海路上,让大家见证更多精彩的表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