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畔的绿色誓言:以“国之栋梁”,守护绿色未来
酒业
酒业 > 酒企风采 > 正文

赤水河畔的绿色誓言:以“国之栋梁”,守护绿色未来

凤凰网酒业频道

最近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超过120亿元。这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启示,要想把中国IP变为全球知名的IP,除了要有中国特色,也要学会讲好世界的“通用语言”。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白酒,以“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为目标的茅台是最努力也最会用“通用语言”讲品牌文化的酒企之一。这个“通用语言”就包括公益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理念。作为茅台耕耘数十年的公益IP——“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如今再度发力,以守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为核心,将公益与ESG理念深度融合,不断扩大国之栋梁的影响力和践行范畴。

2月17日,2025“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在茅台国际大酒店拉开帷幕。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在“赤水河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主题论坛上代表茅台许下绿色誓言,将通过“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活动,推动赤水河流域相关方共同守护好赖以生存的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让“让茅台酒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对来说,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也使酒更香”。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致辞

“春泥护花”的感恩与深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就是茅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自觉践行公益与ESG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茅台对母亲河的感恩与深情的诠释。

茅台人常说,“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正是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的生态系统,以及茅台酒15.03平方公里核心产区的独特特征,造就了茅台酒的神秘与独特。据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在主题论坛上介绍,赤水河流域的水文、土壤、气候环境组成了自然生态,为微生态的形成搭建了载体,而人文生态的选育和驱动,进一步造就了微生态的独特。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有着以谷物为主要原料、自然混菌接种、开放式固态发酵、甑桶固态蒸馏、陶坛长期储存、以酒勾酒等特点,这背后是工匠精神和技艺,它们共同构成了产区的人文生态。维护好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微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才能维护好整个产区的系统平衡,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发言

可以说,茅台人,茅台经销商以至于赤水河流域所有酱香型白酒的从业人员与赤水河都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共生”关系,应该携手共同维护产业的系统平衡。在2月18日的2025“中国茅台·国之栋梁”——生态守护公益行动活动现场,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卓玛才让与云、贵、川三地茅台酒经销商联谊会会长签署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共同为赤水河生态保护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张德芹在致辞中表示,守护“母亲河”是融入茅台人血脉灵魂的使命责任。得益于赤水河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茅台从几十人的酿酒作坊,发展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茅台人不忘来时之路,常怀感恩之心,始终坚守“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持续践行守护“母亲河”的使命和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茅台人对“母亲河”的感恩和深情。

“山一样大”的责任与担当

张德芹常说:“茅台生在大山,注定要有山一样的担当与责任。”“中国茅台·国之栋梁”,作为贵州茅台践行公益使命、担当社会责任的一张名片,长期以来,致力于生态环保、民生教育、文化传承、行业产业等,是茅台“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据王莉介绍,茅台近年来持续实施生态补偿。一方面,茅台积极推进上下游生态补偿,累计出资4亿元,专项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践行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和长效保护机制,联合流域多家酒企开展“走进源头·感恩镇雄”活动,推动设立赤水河生态保护公益基金,倡导以茅台为引领,地方政府、白酒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变“输血”为“造血”,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引领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反哺惠农、兴农,带动区域农户增收致富,大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区域百姓。例如,每一瓶茅台酒出厂前,其外包装上舞动的飞天仙女的衣带,都是茅台女工以“中华结”的方式拴系丝带,在智能化时代为年轻的女工们留下就业岗位,彰显了茅台产品的人文精神内涵。

2月18日,生态守护公益行动在茅台、镇雄、古蔺三地联合开展植树、巡河等活动,通过多种务实举措共护生态家园,引领可持续发展新未来。在这些活动中,茅台通过表彰护林员、巡河员等个人的无私奉献,给予他们应有的认可与尊重。与此同时,茅台借助资助学生、开展植树巡河活动等,向全社会广泛传递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的正能量。

张德芹表示,茅台愿始终与各方一道,守护好流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持续推动设立赤水河生态公益基金,健全“保护者受益、利用者补偿”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助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让沿岸百姓、父老乡亲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祉。

“绿水青山”的实践与发展

2024年8月,全球权威指数机构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公布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评级结果,茅台在MSCI ESG评级中,跃升两级至BBB级,目前为中国白酒行业最高评级,5.7分是中国内地蒸馏酒与葡萄酒行业最高得分。此外,茅台被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贵州茅台获国家及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并起草白酒行业首个碳排放核算及产品碳足迹评价团体标准。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茅台是最注重绿色发展的中国白酒企业之一,但是茅台没有满足于此,而是不断探索发展绿色技术,持续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张德芹介绍,茅台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和“一基地一标杆”生态环保目标,通过创立“两山”创新实践基地,持续探索和实践绿色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路径,持续为流域生态治理输出茅台方案、贡献茅台力量。茅台愿始终与各方一道,将守护好赤水河生态作为一项永恒的事业,以绿色科技创新为驱动,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方式。

王莉介绍说,未来,茅台将提升酒产业主价值链绿色化水平方面。茅台制定了“1239”“双碳”行动方案,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60%;统筹“节能、降碳、减排、增效”的一体化顶层设计,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效率和效益。在推进酒产业副产物价值利用。同时,茅台将推进酒产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一方面,围绕酒产业产生的酒糟、稻草、窖底水等副产物,构建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的循环利用体系,以“变废为宝”的方式,将酿造废弃物100%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探索绿色化、高端化价值利用。以科技创新前沿领先技术为支撑,探索系列新技术研发应用,解决资源化利用经济附加值过低问题。

在赤水河畔,茅台以“中国茅台·国之栋梁”公益行动为载体,许下了守护绿色未来的坚定誓言。通过主题论坛、启动仪式、颁奖、签署备忘录、植树、巡河等一系列活动,茅台将公益与ESG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展现了中国白酒龙头企业的担当。未来,茅台将继续在公益道路上前行,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让绿色成为茅台发展的永恒底色,让“国之栋梁”的公益精神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