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掉的开发品库存
酒业
酒业 > 酒业风云 > 正文

去不掉的开发品库存

上个月,酒仙集团创始人郝鸿峰以“希望”为主题发表了2025迎新演讲。期间,郝鸿峰直言,2025年的一大希望是厂家不压货,共同清货。

郝鸿峰的演讲直言不讳的道破了一个现实,那就是纵使2024年已经完毕,但喊了一年“去库存”的白酒行业,社会库存依旧形势严峻,动销不畅、库存高企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更为艰难的是,重压之下,不只是经销商如履薄冰,那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开发商们也深陷艰难“去库存”的泥沼...

白酒开发品,库存真难去

“现在手里的这堆库存,其实就是负担,还得付仓库的费用”。

张家彬(化名)是与多家名酒企业深度合作多年的开发商,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白酒,眉头紧锁。“这些酒,曾经是我的摇钱树,现在却成了累赘。”他无奈地说道。

张家彬在酒业混迹近二十年,从小烟酒店做到有些规模的经销商,再到过去几年凭借多年积蓄与名酒开始合作,推出了多款开发品,一度在市场上风光无限。

然而,进入本轮调整期以来,由于消费需求的变化,那些曾经畅销的产品,如今已难以找到买家。“主流市场对我们的产品认可度越来越低,库存积压严重,这两年去库存变得越来越难。”张家彬感叹道:“变现缓慢,资金压力巨大,我现在几乎是在用公司的未来做赌注。”

专注于地方酒企合作开发多年的李晶(化名)今年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行业内卷得太严重了,为了去库存,我们不得不低价销售,利润大幅缩水。有时候,甚至是在赔本赚吆喝。”

李晶指出,随着酒厂对开发产品条码的收缩,开发新产品的门槛越来越高,任务也越来越重,现在这条路也越走越窄了。“不过好在开发品自主权较大,不像一些标品价格倒挂严重,虽然现在零售产品难卖,但在稳定的团购渠道里,利润比以前少一些但还是有利润空间的。”李晶说道。

“甩完这些库存就不干了,前几年赚了点,今年是亏本都甩不掉。”谈及于此,李晶表现得颇为无奈。

河南酒商王凯(化名)也有类似的感触,他坦言,“以前,我们的产品能轻松进店,现在接受度都在降低,以前关系不错的门店现在都不进货了。”

图片

他无奈地说,“现在手头紧,一部分货扔到批发市场,希望通过批发渠道来快速消化库存,回笼一些资金。好在,一部分团购业务还算稳定,成了我主要的支撑。”

种种迹象无不在揭露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如今利润低、库存高、甩货难已成为多数开发商共同面临的难题,少数团购渠道稳定的开发商,虽然依旧能够保持盈利,但也过的提心吊胆。

资金危机,加速甩货

随着年底的临近,资金压力成为开发商们头顶的一座大山。催贷款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资金链的紧绷让每个人都如坐针毡。张家彬表示,原来开发商利润能有10-20多个点,现在不到3、5个点,某些产品甚至还有亏损。

“这让我不得不想尽办法来缓解资金压力,”张家彬坦言:“过桥贷款、抵押房产,只要能筹到钱,我都尝试过了。”

想要从根本上缓解压力,还是要把手中的货甩出去。这一观点成为多名开发商的共识。

线上电商、直播等渠道被寄予厚望,大部分开发商也都尝试过,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线上不好做的,价格战打得太狠,而且退货率特别高。”尝试过线上甩货的李晶抱怨道。

不少开发商都表示,线上渠道看似是一条甩货的路子,但实际上提点高,回款周期动辄数月,处理售后更是一堆烦心事。而且,线上渠道的消费者更看重价格和品牌,开发品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

开发品的市场崩盘,也导致了一大批开发品出现在各类渠道,甚至成为行业乱象的一部分,看上去包装精美,甚至挂着一些名酒品牌的产品,实际上价格低到离谱。

“直播间哪些喊999元最后卖出去79元一箱还包邮的酒,不少就是开发商同行弄出来的,有的也亏钱,但不亏钱卖这些酒在我们手里更是一文不值。”一位开发商告诉微酒。

图片

面对如此残酷的价格战,开发商们的焦虑进一步加重,甚至对于部分库存量大的商家而言,甩货脱身也已经成为奢望,雪上加霜的不止于此。

据张家彬透露,从2024年开始,随着行情越发艰难,不少原本还算是畅销的酒厂开发政策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提高门槛。

“某贵州名酒企业,开发商的合作力度已经提高了最低5000万,”在张家彬看来,这无疑加重了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因为这样的话,大量千万级的中小商,要不沦为大商的二批,要不就只能出局。

白酒开发,进还是退?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开发商们有人选择就此清盘,也有人坚持再看一看。

其中,选择就此清盘的多数为酱酒热时期高位入局的跨行玩家。成都某开发商其背后母公司是本地一家大型商管企业,凭借手中的店铺一度握有充沛的现金流和稳定的客源,酱酒热期间,该公司以369一斤的价格在茅台镇一家大型企业开发了三个条码,一度雄心勃勃。

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和消费需求的萎缩,企业现金流逐渐吃紧,同时倒挂的主品价格也冲击着企业开发产品,面对这样的情况,2024开年,他们便选择了及时止损。在该企业负责人郭光安(化名)看来,“我们赔了不少钱,但总比继续陷下去强。”

有人退出,也有人选择坚守。

山东的开发商杨康(化名)选择坚守的原因也很简单,从新一年度开始,酒厂给他们这些开发大户的酒体价格打了一个骨折。

“这个产品我们运营了好几年了,也有了很稳定的渠道客户,现在推出有点得不偿失,虽然首单额度增加了,但是成本也下来了,再加上各种补贴,保本肯定没问题。”杨康如是说道。

在杨康看来,当前的市场低点是行业调整的必然过程,也是抄底的好时机,尤其是对名酒来说,只要度过调整期依然还是好卖。也是基于这一原因,杨康正在积极谋划与其他几位大商一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一两家名酒企业,把别人不要的配额抢过来。

但杨康也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那就是虽然目前开发商选品集中化正在加剧,但过去几年行业积累的大量开发品库存依旧是个天量数字,如果厂家只关注主品而忽视了这些库存,未来就算推出再多的手段招商也很难真正治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