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新春充满希望,与家人好友团聚时的那份喜悦。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那么,在唐代诗人笔下,春节与酒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除夕之夜,最受人们重视的是节日守岁。全家人围炉把酒,叙旧话新,是中国民众必不可少的景观。白居易《客中守岁》写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诗人盼望阖家团圆的节日情怀,感人至深。
民间如此,宫廷亦然,唯其规模用度远非民间可比。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诗中写到: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摹绘了唐宫中除夕守岁、共饮柏酒的盛况。
除夕的到来,还使人们的时间感变得格外强烈。光阴的流转,在这一刻仿佛触手可及,人们的生命意识也因此显得格外敏感,此时,唯有饮酒能纾解心中的愁绪:
去年留不住,年来也任他。
当垆一榼酒,争奈两年何。
老来经节腊,乐事甚悠悠。
不及儿童日,都卢不解愁。
——卢仝《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过后,元旦来临。元旦为一岁之首,元者始也,旦者晨也,这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洋溢着喜庆的日子。唐代天下一统,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传统的元旦朝会也显得更加隆重气派。
元旦朝贺时,皇帝常常恩赏群臣,最富象征性的便是赐百僚柏叶。古代风俗,因柏树后凋,芳气宜人,故取其叶浸酒,元旦共饮,以祝长寿。杜甫《元日示宗文宗武》云“飘零还柏酒,衰病只黎床。”原在民间用以祝寿的柏叶,到了宫廷又融进了公忠体国的内容。君主元日赐群臣柏叶,勉励他们以柏叶的凌霜傲雪和苍翠芳洁为范,廉洁奉公,忠于国事。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写道“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民间元旦庆新年除饮椒柏酒外,还有食五辛盘、咬胶牙饧、饮屠苏酒等传统。五辛盘是用葱、姜等五种有辛辣气味的蔬菜组成的拼盘,服之可散五脏之陈气,助体内阳气之回升,兼取迎新纳吉之意,除夕和元旦常为人们所食用。薛能《除夜作》云“茜旆犹双节,雕盘又五辛。”胶牙饧是用麦芽等熬制的糖果类食品,元旦食之以验齿牙坚脱,隐含着贺新祝寿的良好愿望。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云“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
屠苏酒则是元旦专用饮品,有关屠苏酒的解释众说纷纭,给饮屠苏酒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唐代饮屠苏酒的风俗仍然是由幼及长,先从年轻人开始,这种做法与传统宴会长者为先的习俗不同,体现出了对年轻人的关爱和呵护。顾况《岁日作》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丹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他自知年长,便主动将岁酒先饮的权利让与了年纪更轻的人。裴夷直则自度年少,干脆提出先饮为快,其在《岁日先把屠苏酒戏唐仁烈》说“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倘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
白居易与刘禹锡为同庚诗友,元日饮酒也要区分先后,白居易《新岁赠梦得》中说“与君同甲子,岁酒合谁先。”针对白居易的发问,刘禹锡的回答非常爽快,其《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说“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因为确定饮屠苏酒的先后次序是以年齿为据,席间后饮者便难免滋生韶光易逝的感慨,方干《元日》中就说“才酌屠苏定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但也有人故作旷达,如诗人成彦雄就显得很洒脱,其《元日》云: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夜晚归来与大家举杯同祝又已增岁添寿,不经意却看到镜中的自己已两鬓斑白。正对着镜中自己偷偷笑了起来,看来这屠苏美酒怕是无法率先品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