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1日,商务部发布《关于新一批中华老字号拟认定名单的公示》,江西省共有13个老字号品牌入选,中国特香型白酒代表、江西白酒龙头企业——四特酒,榜上有名。近日新一批中华老字号入围品牌完成公示,四特酒正式完成了“江西老字号”到“中华老字号”的完美蜕变,品牌价值随之升级。
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信誉良好,深受老百姓喜爱,是我国优秀民族品牌和传统商业文化的集中代表,评选标准非常严格,所以其含金量极高。
四特酒作为特香名酒企业,此次能够成功入选中华老字号品牌,正是因其在1952年建厂以来,坚守传统酿造技艺,追求卓越品质,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特香白酒发展道路,在传播中国传统白酒文化,传承非遗特香白酒酿造技艺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匠心坚守,让非遗特香生生不息
樟树筑卫城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印证了远古时期樟树酒文明的辉煌。陆游在《对酒》一诗中对樟树(清江)的酒发出赞叹:“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清朝时期樟树著名的“娄源隆”酒坊,娄德清潜心研制古法白酒的酿造,终于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酿出了品质上乘、酒色清亮的白酒,并贴上四个“特”字做区分,四特酒之名由此而来。1952年成立国营樟树酿酒厂,对四特酒进行深入地挖掘与研究,开启了四特酒的发展之路。1988年,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沈怡方等组成的专家组考察四特酒的生产工艺后,总结四特酒的风格特点为“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面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并确认四特酒的香型属“特香型”,开启了特香差异化香型道路。
制曲、蒸馏、发酵、精心勾调...四特酒从《天工开物》中汲取酿酒智慧与创新品格,取“乃粒”“曲蘖”等篇章酿造技艺之精粹,逐渐形成古法特香酿造工艺,传承一代又一代匠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新总结出四特酒独有的“12353”工艺密码,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江西非遗集市及江西省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特香魅力。特香白酒酿造工艺的传承历程,不仅为特香型白酒的品质提升提供支撑,也是一代代四特人的匠心见证。
传承创新,走出高质量特香名酒之路
追求更卓越的品质,做好特香产区建设,一直是四特酒坚持的底色。“让传统的更传统,让现代的更现代。”四特酒始终铭记这一企业核心理念,一手紧抓非遗传承,一手推进科研进步,以深厚扎实的传统酿造功底,先进前沿的白酒技术创新。
四特酒在发扬传统非遗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05年以来,四特酒企业技术中心和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成立。近百项科研、发明专利成果,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实现双提升。四特酒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成为江西白酒行业唯一通过该认可的实验室,检测水平行业领先。除此之外,四特酒还参与起草了6项白酒国家标准,组织编制了3项特香型白酒的地方标准,规范制定了2项江西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四特酒不仅是特香型白酒标准的制定者,也凭借着企业的影响力放大了特香型白酒的品类价值。
“传统与现代”也体现在酿造方式上。四特酒将101纯手工酿造车间,作为四特酒优质酒基酿造示范车间,不间断酿造70余年的老窖池,生生不息的保留着中国特香型白酒最纯正的风味。新厂区的酿造生产,在保证遵循传统特香工艺的前提下,使用机械化设备,实现更高效的酿酒,推动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提升。
传统技艺与科研进步双向加持、手工酿造与机械化生产相互配合,四特酒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四特酒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基础;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结合,更好地服务当下的消费需求,则是新征程中的新命题。相信在中华老字号这个新的起点上,四特酒会秉持“佳酿奉献四方”的初心,不断探索进步,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