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问”2024!
酒业
酒业 > 精品深读 > 正文

图片

新年伊始,葡萄酒行业也开启了新征程。2024年的葡萄酒在推广方式、涨价、澳洲酒、新零售等方面,存在较大变数,也是关注的焦点。

“2023年太难了”,几乎成为企业和酒商共同的心声。葡萄酒市场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病人,几经煎熬但勇敢前行,虽然下滑但矢志不渝。新年伊始,我们心悸于艰难走过的路,但又不得不对未来充满希望,“应该会好一些吧”,再次让我们燃起“希望之火”。新年新气象,2024年的葡萄酒的确充满变数,而这些可能会改变行业的走势。

一问2024:

葡萄酒大众化消费能否更进一步?

2023年的葡萄酒行业数据还没有出来,但根据前三个季度判断,国产酒产量因为连续十几年的下跌,基本已经探底,2023年酒商反映比较艰难,但行业大概率会与2022年持平,有人认为这是降无可降,或许有些道理。进口酒2023年从进口量和进口额来看,还是会保持两位数左右的下降,但进口均价是肯定会上升的,“喝少一点、喝好一点”,基本成为大家的共识。

葡萄酒的连年下滑与无法真正实现大众化消费有直接关系,一旦经济局势变化,最先被舍弃的就是不具有“刚需属性”的葡萄酒。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让葡萄酒摆脱“自身束缚”,从而真正融入日常消费。在中国要做强一个产业,我们一般会认为品质、品牌、消费认知是三大要素。如果是品质是基础,品牌是切割市场的手段,消费认知则是驱动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2024年,葡萄酒“教育”消费者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而“引导”消费者随着年轻消费群体“上位”,会成为行业共识。我们期待葡萄酒在大众化消费普及上更进一步!

二问2024:

国产酒销量能否反弹?

2023年葡萄酒经销商反映,国产酒要比进口酒“日子好过一些”!而从行业来看,国产酒在2024年将会面临着全新的局面,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

图片

国潮风起,可能会在葡萄酒行业愈演愈烈。以“本土酿造+国货情怀”为代表的“新国货运动”,备受关注,并且从文化开始辐射影响到各个产业板块,葡萄酒也不例外。新时代衍生新机遇,强大的文化自信带来的新国货盛行,这无疑给国产酒提供了一个机会。

中国酒水消费“主力军”正在悄悄变化,消费者迭代是不可逆转的潮流,90后逐渐走到社交前端,相对上一批消费者,他们对于葡萄酒并不排斥,甚至还有些“亲密”,而他们在新社交场合的选酒向葡萄酒倾斜,是很多葡萄酒企业共同期盼的。

还有一个主因,就是国产酒的发力。以张裕、长城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以产区为代表的酒庄集群,以小而美为代表的超高端品牌,正在各自“赛道”发力。国产酒的止跌要靠整个行业大盘,而要反弹则需要差异化竞争的异军突起。2024国产酒,值得期待。

三问2024:

产区推广能否获得商业突破?

听上去似乎是个“悖论”,产区推广和商业突破不是紧密相关的吗?但在现实中,他们似乎真的有着很大的“隔阂”。

图片

这其中其实有几个原因在“作怪”:首先,产区主打品牌,对于推广过程中企业商务价值的实现,只是个加分项,因此,推广对象和专业观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有酒商参与的推广,相对来说效果会更好一些。其次,企业只是依附,没有模式。可以理解,很多产区之内的酒庄并没有自己的独立运营模式,只是跟着产区被动参会,他们也很难打造自己的专属商业模式。但一旦确立了自己的模式,结合上产区强大的推广力度,你就会是“最亮的那颗星”。最后,葡萄酒产区品牌目前已经初步形成,深挖产区推广价值也必然是下一步的重点,而帮助企业实现商业合作和招商需求,产区管理者也必将会进行多方面的尝试,这是一种必然潮流。期待有更多酒庄能够从产区大品牌之下站出来,这也将会是葡萄酒产区推广的“价值重塑”。

四问2024:

澳洲酒的冲击能有多大?

澳洲酒几乎承担了2023全年的进口酒热门话题,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整个行业的“神经”,或许,大家并非是对澳洲酒有多大信心,而是觉得进口酒这个“沙丁鱼罐头”,需要有条“鲶鱼”来刺激一下。

2024年,按照目前中澳两国的“节奏”,对于澳洲酒进口中国,大概率是会放开了。澳洲酒在最“灿烂”的时候戛然而止,又在行业最低谷的时候“回归”,能否真正激活进口酒,重塑当前进口酒消费结构,值得期待。

但在此之前也必须泼一瓢冷水。现在的中国葡萄酒跟四年前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消费端疲软是葡萄酒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局。即使澳洲酒进来,以其灵活的策略和较高的性价比,能够抢占一些市场,但想恢复到疫情前25亿元的市场盘,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它会重新洗牌一些进口酒运营商,切割出一部分市场,从高端和中高端冲击进口酒结构,也是大概率的事情。进口酒的2024年,澳洲酒仍将会是关注的焦点。

五问2024:

进口酒的不确定性会否减弱?

2023年进口酒经销商感慨最深的一个词就是“不确定性”:疫情期间都在稳定供货的商超,2023年突然要求产品下架;疫情期间还有合作的分销商,突然就因为“资金困难”转投其他品牌;疫情期间还在旺销的单品,突然就卖不动了;疫情期间火爆的电商平台,在双十一都“栽了”……进口酒的不确定性,让酒商没有一点安全感。

图片

新的一年,葡萄酒在逐渐恢复元气,或许对于进口酒的“不确定性”,会逐渐减弱。浙江宁波的一位酒商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跳来跳去”比原来也没有多赚几个钱,只是“瞎折腾”。搞明白了这个道理,进口酒的常规渠道可能会能逐渐稳定下来,但团购渠道还是要依赖于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于新零售、电商,甚至是直播带货,任然在路上,大家更多是抱着观察的态度,逐渐摸索,谨慎尝试。

六问2024:

新零售能否激活葡萄酒销售?

新零售与葡萄酒的结合,不是个新话题,但这种探索,将会持续影响行业。葡萄酒如果能够实现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改变商品流通与销售过程,重塑业态结构和生态圈,那将会是真正改变行业的大事,可惜我们之前还没看到。

2024年葡萄酒与新零售的探索还将持续:一方面新型终端的出现,比如小酒馆、线下店等,他们让葡萄酒原有的专卖连锁店模式,直接升级成了3.0版本,进入了餐酒搭配的阶段,强调消费互动和体验。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的toBtoC功能发挥,直接一步到直播带货,短视频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发挥太大功能,这是零售业态对于葡萄酒“上了强度”,葡萄酒如何应对,非常值得期待。

七问2024:

涨价能否引领中高端市场发展?

2023年国产酒和进口酒虽然是两个单元,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涨价。

进口酒的涨价是源自于产业链上游的不可控风险,比如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让国际货运成本一涨再涨,加上葡萄酒生产国的人工、原材料涨价等因素。2023年进口酒商在上游一片涨价声中咬紧牙关,扛到年底,放开价格后发现,似乎影响也不大,因为销量本就不大。

而国产酒的涨价具有一定“隐蔽性”,较少直接调价,更多是通过新品(新包装)来拉升价格区间,比如王朝经典大单品,比如茅台葡萄酒的老藤系列。国产酒的做法相比起进口酒来,就显得更加老道了。

有一点必须要关注,葡萄酒产量和进口量下滑,但客单价和均价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业内认为这是葡萄酒向中高端市场发展的过程,而且建立在销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涨价影响处在可控范围。2024年,葡萄酒行业涨价能否重构整个产业的中高端产品格局,充满变数,毕竟葡萄酒也要参与中国酒水中高端千亿市场的竞争,分到多少,就看自己的能力了!

图片

八问2024:

“落户中国”的风潮能否继续?

虽然中国市场处在一个调整期,但其潜力和前景仍然吸引了像保乐力加、酩悦轩尼诗、罗斯柴尔德家族、富邑这样的国际酒业巨头。保乐力加收购贺兰山、轩尼诗在宁夏建立夏桐酒庄、蓬莱瓏岱的横空出世、富邑在宁夏推出的“中国版奔富”,虽然这些并非同一年的事情,但中国优秀的产区,比如宁夏、蓬莱等,正在向国际酒业巨头展现真正的中国风土,“落户中国”,不再只是一场“秀”,而成为国际酒业巨头的一种发展战略,而且还将持续。

九问2024:

新酒饮能否成为葡萄酒的新赛道?

如何在葡萄酒市场仍在缓慢复苏的当下,借力新酒饮赛道完成加速超车,是葡萄酒行业美好的愿景。从2023年糖酒会来看,新酒饮也一度成为热点赛道,被誉为近年来行业内继“酱酒热”之后的有一个行业增长趋势。而从企业来看,做新酒饮产品,缓解产能压力,寻求新赛道突围成为自然选择。

客观来看,消费降级带来的是葡萄酒市场容量减少,进一步助推了新酒饮消费市场的扩容;另一方面,酒商对产品定制需求明显增多,对于产品差异化和个性化也有更多关注。葡萄酒与新酒饮有着很自然的联系,这也不禁让人畅想,2024年的葡萄酒行业,能否借力新酒饮赛道突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