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访| 叶延滨:酒得诗而高雅,诗因酒而豪放
酒业
酒业 > 酒企风采 > 正文

文化专访| 叶延滨:酒得诗而高雅,诗因酒而豪放

叶延滨 当代作家、诗人,原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曾任《星星诗刊》主编、《诗刊》杂志社主编。

叶延滨是诗坛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他40年前以反映知青生活的代表作《干妈》登上诗坛,作品两次获中国新诗奖,很多诗文被译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诗歌界公认的“常青树”。他先后主政中国新诗南北两大刊物《星星》《诗刊》达26年,后来又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被诗友称为中国诗坛的“大管家”。 他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两个传承,一是农耕文明最杰出产物酒文化的传承,二是中华文化最优秀产物诗的传承。

10月14日至22日,由泸州市人民政府、《诗刊》社联合主办,中国诗歌学会战略支持,中国诗歌网、中国歌剧舞剧院、泸州老窖·国窖1573研究院、中视华凯传媒集团承办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七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在泸州、北京两地举行。上千名文学家、艺术家、翻译家、文化学者、媒体记者等各界嘉宾与来自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十余国的诗人朋友齐聚,共襄年度诗酒文化嘉年华。

艺术周期间,记者对诗人叶延滨进行了专访,请他聊了聊参加此次大会的感受以及对于诗酒文化的见解。

记  者:您此次参加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有什么难忘的瞬间或故事与我们分享吗?中国酒城泸州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叶延滨:泸州是一座古城,更是一座酒城,“风过泸州带酒香”,一下飞机,初秋萧瑟的风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老窖香,我想酒城真是名不虚传,这次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让我也深度感受和体会到了泸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  者:中国是诗和酒的国度,古往今来,诗与酒都是不可分割的存在,有“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的说法,对于诗与酒之间的关系您有何见解?

叶延滨:诗歌和美酒都是愉悦人感情的,酒给人们带来了口腹之快和精神愉悦,在兴致勃发之际,灵感发而为诗。酒得诗而高雅,诗因酒而豪放。这次的文化艺术周,将诗歌与美酒结合起来,让诗歌融入醇香浓厚的美酒当中,让人沉醉其中。

记  者:ChatGPT在创意写作上的表现,正成为文学圈关注的一个热点。人工智能机器人将会给诗歌生态带来怎样的冲击?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叶延滨:目前来看,诗人的情感,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但是否意味着ChatGPT永远写不出有感情的诗呢?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信息化进程,已经让人类文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所以,我认为不要轻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它带来的巨大改变,是我的观点。科技让人类社会充满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当情感可以被算法数据化时,ChatGPT是否能超越诗人,甚至整理后的表达是否能更加精准地表述情感也未可知。

记  者:作为知识分子思考型诗人,您日常的创作灵感都有哪些来源呢?

叶延滨: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点,在纷繁复杂的感情世界里找到与人民的相通点,在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的探索点。三点决定一个平面,我的诗就放在这个平面上。比如写《存放眼泪的小瓶子》的灵感,就来自我在马其顿一座博物馆里看到一些存放着古代马其顿妇女眼泪的瓶子。那些瓶子存放的也是女人的思念和悲伤。诗歌的来源就应该是这样,写出人类共通的思念和痛苦。

记  者:近年来,泸州持续宣传展示“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形象,您认为,泸州应如何通过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这一文化IP以及丰富的诗酒文化资源,更好地打造酒城名片,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叶延滨:在我看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推动诗歌文化不断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的过程中,泸州老窖更是以其创新能力不断做大做强这个IP,不断丰富的荣誉表彰项目背后是泸州老窖旨在让更多优秀的文化被世界看到,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其实除了一年一度的诗酒文化大会,我更希望看到日常生活中诗酒文化的点滴交融。因为其实诗酒在温暖每个人的背后,我们更渴求的是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温暖的力量与媒介,或许在泸州老窖的微醺之下我们才可以更好地把失意转化成诗意,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与慰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