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过后,不只是一地鸡毛,还是压货和甩货之间的较量,面对强势的品牌,多数经销商只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忍痛割爱。”谈到高库存和厂家压货,利润越来越薄的陕西济南经销商庞先生很是无奈。
庞先生表示,库存压力大从前年下半年就已经显现,那时酱酒的热度还有,感觉压力不是太大,但是去年受疫情反复和消费放缓的影响,库存居高不下的压力造成经销商清库存和甩货,价格倒挂现象更加凸显。虽然,春节前后消费呈现出快速复苏的局面,但是面对巨大库存,经销商的压力还是很大。
在徐州经销商万先生看来,价格倒挂与库存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去年消费需求的减少,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一部分强势品牌的提价和新品上市也是价格倒挂的一个原因。
业界认为,春节前后的动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但是针对挤压两年甚至三年的部分品牌运营商和强势品牌经销商来说,销量的增大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增长,相反,价格倒挂的产品压得众多经销商喘不过气来。
“库存量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酱酒产品和部分浓香品牌,有企业压货的成分,也有经销商盲目乐观的因素。”天津白酒经销商贺先生有两款强势品牌产品库存量有些大,价格倒挂很明显,如何顺价和挺价成了厂家和经销商共同面临的话题。
今年春节,河北酒商秦先生抓住了商机,在地市、县城布局市场,将一批酱酒产品低价位出库。秦先生表示,有6000多箱,价格比前年降低30%,几乎不挣钱。
“有时候,甩货也是无奈之举。”秦先生告诉《华夏酒报》记者,近两年,随着酱酒的热度持续升温,他加入到酱酒品牌的运作大军,经过多轮考察,自己开发了两款产品,随着上游原酒价格上涨,自己一部分产品价格也需要调整,但是价格上涨并没有被消费市场所接受,下游经销商反馈动销率下降,消费端不买账,只能降低价格清库存。
山东济南酒商冯先生春节期间清掉了30%多的库存,但是面临将近60%的库存,压力还是很大。冯先生表示,希望厂家至少前半年不要无限制地调价和压货,利用半年时间减少库存,毕竟,产品动销还是很重要的。
冯先生谈到的问题也是企业关注的问题。贵州一家酱酒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赵先生认为,价格倒挂这其中有企业的问题,也有市场管控的问题,往年消费强盛的时候不明显,但是在消费动力不足时,很能考验企业市场管控、品牌张力和厂商互动共同迎接挑战,防止价格倒挂,需要厂家、经销商合理应对。
赵先生表示,去年,他们品牌部分产品也遇到了价格倒挂的问题,市场部第一时间与全国经销商互动,了解不同市场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产品布局,在启动政策支持的同时,市场服务人员帮助经销商开展落地促销和政策刺激等互动,将风险降低。经过共同努力,价格倒挂现象大有好转。
忍痛甩货,也是酒商无奈的选择。一个春节,安徽酒商刘先生代理的一个酱酒品牌3000箱产品全部清空,出货价还低于进货价。该产品品牌张力不太大,加上去年前半年还涨了一次价,消费者不买单,只能放弃该品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名酒经销商表示,价格倒挂不只是酱酒品牌,浓香、清香、兼香或者其他香型的白酒都存在这个问题。名酒的价格倒挂也相当严重,主要是企业强势,众多经销商面对企业不敢提要求,加上强势品牌在年底完销量,冲业绩,压货很正常。还有部分企业部分产品提价直接影响了销售,消费端不接受,企业多拉快跑,又不敢得罪,经销商两头受气。
“春节期间,强势品牌忙着开门红,压货还在继续,与动销的产品相比,库存压力丝毫没有减轻。”面对价格倒挂问题,该经销商也没办法。
酒类流通人士表示,压货会造成经销商压力倍增,不断地压货造成价格倒挂,经销商和终端利润减少,严重的话还会打消经销商的积极性。
河南白酒经销商蒋先生表示,涨价要有度,特别是正在增长期的品牌,涨得太多或次数太频繁,可能打击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热情。价格倒挂摊平了出厂价之外各个环节的利润,甚至赔钱赚吆喝,长期的话,对经销商和品牌都是一种伤害。
在行业人士看来,消费市场缓慢复苏之下,如果企业不去考虑经销商的压力,为了冲业绩或开门红而加大产品销量的话,很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一根稻草。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