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是怎么样生产出来的?其生产一次完整的生产流程时间线,大致是这样的:
①每年端午,开始投放小麦生产酒曲,称之为端午踩曲。酒曲从小麦粉碎到成品酒曲的全程大约三个月到半年。也就是说,端午启动生产的酒曲,部分可在当年使用,部分次年才能投入使用。酒曲用小麦生产,长这样 茅台酒的生产过程,对酒曲的消耗非常大。产出1吨基酒,需要5吨粮食,包括2.6吨小麦所生产的酒曲,以及2.4吨高粱。
②重阳下沙,沙是当地方言对高粱的称呼。
在制酒过程中,高粱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完整的高粱颗粒蒸煮发酵,当地方言叫做坤沙酒。坤的意思就是完整的。另一种是用粉碎后的高粱蒸煮发酵,当地方言叫做碎沙酒。坤沙因为高粱形态完整,不利于发酵,需要反复蒸煮才能出酒,这种反复蒸煮的工艺就叫做“回沙”。郎酒原来的名字就叫做“回沙郎酒”,强调的就是这种工艺。碎沙容易蒸煮,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烤两三次就能产出全部基酒。好的坤沙酒和碎沙酒各有特色,大致可以贴标签为“浓郁酱香”和“清淡酱香”。酒界对二者的品质高下一直有纷争。我个人认为这东西就是主观口味问题,和投资关系不大,知道即可除了坤沙酒和碎沙酒之外,还有翻沙酒和串沙酒(窜沙酒)。翻沙酒就是拿坤沙酒丢弃的酒糟,加入少量高粱和酒曲再发酵蒸煮一次得到的酒,属于一种废物利用。茅台迎宾酒就是翻沙酒,是茅台酒酒糟的废物利用,所以在茅台系列酒里最便宜。串沙酒,就是把食用酒精混在坤沙酒丢弃的酒糟里,沾一点粮食的香味,然后蒸馏得出的酒。这种酒质量低劣,但胜在成本低廉(一吨优质食用酒精也就六七千元),市场销售的四五十元以下的酱香酒大部分属于这种。
③茅台酒是坤沙酒的典型代表,其生产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然后丢糟。其过程可以概略如下:重阳下沙:投放高粱总量的一半(其中10%破碎,剩余为坤沙),加水湿润后蒸煮,加入酒曲,地面堆积发酵,然后进入酒窖封闭发酵; 大约30~40天(根据天气情况,会有微调)后开窖,再投入另一半高粱,步骤同上,进入酒窖封闭发酵。这两次蒸煮过程产生的酒,不要,直接泼回沙堆里。糙沙酒:封闭发酵30~40天(以后每个发酵周期都是这么长),来到了除夕或立春前后,蒸馏提取第一轮次基酒,称为糙沙酒(也有写为造沙酒的)。之后步骤一模一样,重复取出第二轮次到第七轮次的基酒,分别称之为回沙酒、大回酒、大回酒、大回酒、小回酒、追糟酒。其中三四五轮大回酒品质最好,产量最高,称为黄金轮次。其他各轮次,酒的特点不同,分别分类放置,以后都要用到。丢糟:七次取酒后,时间已经到了2016年的8月份(期间制曲车间从端午又开始踩曲了),然后酒糟拿去生产迎宾酒。迎宾酒淘汰掉的酒糟,封闭押送至茅台循环经济产业公司(防止被其他小酒厂买去翻沙和串沙),让他们废物利用,生产串沙酒、天然气和有机肥。
④至此,生产过程结束,进入储存阶段。有大约96%的基酒,是可以用以茅台酒的基酒。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