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在国内生产威士忌的酒厂将由现在的 20 多家,增至 100 家左右。 ”
近日, 一 位长期给国内各大酒厂供给辅料的某酵母厂负责人(应 受访者要求,隐去名称)告诉酒业家: 最近一两年很多做精酿啤酒的企业都在加装威士忌蒸馏设备, 他 调研了一些国内设备厂,并统计了威士忌蒸馏设备的出货情况,得出到今年底将有 100 家左右酒厂具备威士忌生产能力的结论。
这被中国 威士忌圈内人士视为国威赛道大变局的一个征兆。
受国内威士忌市场的火热影响,越来越多的酒企及业内从业者在向威士忌赛道靠拢。
“基于威士忌酿造培训的学员之间交流,今年年底国内能生产威士忌的酒厂达到 100 家左右,这个说法符合实际情况。 ”专注葡萄酒及威士忌培训的成都渡美堂创始人陈勋赞同上述酵母厂负责人的判断。
对精酿啤酒厂生产威士忌的现象,成都南门精酿负责人康明志也向酒业家证实: “ 前不久,有一些企业通过成都酒业集团和邛酒中心找到我们,想在南门精酿位于邛崃的精酿啤酒厂里加装一套蒸馏设备来生产威士忌。 而更早一些时候,甚至还有一家日威的公司通过中间代理人来到邛崃,想要租用这样的一个生产车间去酿造威士忌。 ”
通过调研,酒业家了解到,目前国内生产威士忌的精酿啤酒厂主要集中在山东、上海、广东等地。
事实上,不仅仅是精酿啤酒厂,一名专注啤酒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酒业家,国内不少工业啤酒大厂的研发部门,也一直在做威士忌产品的研发。
酒业家从国内多家酵母厂获悉,最近确有不少做啤酒的企业咨询威士忌酿造的事情。 同时,不少做威士忌蒸馏设备的厂家还向酒业家透露: “目前国内做威士忌酿造研究的小厂已经发展到 2.0 阶段,经过前期的小规模试水以后,现在已经有不少加购和升级威士忌蒸馏设备的需求出现。 ”
由此可见 ,今年年底国内能生产威士忌的酒厂是否能达到 100 家,已变得不再重要。 从酒业家的调研可以明显看出,啤酒厂破圈进入威士忌赛道已成风潮。
跨行如跨山,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啤酒企业争相涌入威士忌赛道? 且进入的时间集中度如此之高?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啤酒与威士忌都使用麦芽发酵,且在前期的发酵工艺上极其的相似,二者在生产酿造上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啤酒厂加装威士忌蒸馏设备生产威士忌,可谓是举手之劳。
而从国外威士忌品牌的发展史来看,由啤酒破圈做威士忌大获成功的,已有成例。
“ 日本现在很多的威士忌酒厂都是由啤酒、清酒、烧酒这类小酒厂转过来的。 以著名的长滨威士忌酒厂为例,其最开始就是日本一个小镇上的精酿啤酒餐厅,后来增加了威士忌蒸馏设备,加做威士忌产品,最终闯出了名头。 ” 深圳市酒类行业协会 威士忌分会 会长王宏泉 告 诉酒业家。
“ 中国大量的精酿啤酒加做威士忌,这一情形跟美国一模一样。 ” 崃州蒸馏厂品牌教育与推广经理陈正颖 对 酒业家说: “ 美国从 20 14 年开始,就出现大量精酿酒厂转做威士忌的现象。 ”
格兰学苑首席威士忌讲师 CV李斯伟也表示,精酿啤酒增加蒸馏设备做威士忌这一现象,在苏格兰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未来一定还会越来越多。 ”
除了生产工艺上的天然契合外,不少人认为精酿啤酒切入威士忌赛道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威士忌品类的崛起与啤酒厂优化产能。 前者为外动力,后者为内动力。
外动力不必赘言,威士忌的火热行情让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内动力方面,啤酒产能过剩早成不争的事实,深耕啤酒行业多年的张进(化名)告诉酒业家: “ 中国啤酒的产量现在是极大的供大于求,产量太多了,开工率也就百分之四五十。 ”
随着国内人口结构的改变,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加之人力成本与原料成本不断上涨,减量博弈、寻求高端化发展将是中国啤酒的必经之路。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精酿啤酒目前却难当啤酒行业转型的重任。 据中酒协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坊啤酒生产单位及微型啤酒生产单元累计注册量已达万家, 2018 年 -2020 年,平均每年该类企业的新注册量均超过千家,但与此同时淘汰率也非常高,几乎每年都有超过 30% 的企业选择变更企业权益或直接关闭经营。
多名从事精酿啤酒生意的受访者都表示: “别看精酿啤酒目前在国内很火热,但真正赚到钱的真不多,很多品牌目前都是凭着爱好在坚持。 ”甚至有人直接断言,目前国内赚钱的精酿啤酒品牌最多也就 1% 。 再加上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多数精酿啤酒动销不畅,时刻都被产品过期焦虑所困扰。
陈正颖指出: “啤酒是越放越不值钱的,而威士忌则是反过来的。 ”
“ 如果想要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那就只有做熟啤,这就需要加装离心机、顺沙设备和瓶装线等设备,别的不说,光一个德国进口的离心机就要 90 多万元。 ” 康明志向酒业家透露说,相比下来,一套好点的威士忌蒸馏设备也就 20 多万元,一般点的设备只要几万元, “啤酒厂该如何选择已毋需多言。 ”
更为重要的是,啤酒消费的淡旺季明显,是一个极受季节影响的 产业。 啤酒厂加装威士忌蒸馏设备生产威士忌能起到优化产能,让淡季不淡,摊薄用工成本的效果。
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啤酒厂进入威士忌赛道都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事实上,切入国威赛道的绝不仅仅是啤酒军团,酒业家通过广泛调研,根据背景、动机等因素的不同,将目前的国威势力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啤酒企业
代表企业为吉斯波尔等精酿啤酒厂以及百威、青岛、燕京等头部大厂,主要动机是优化产能配置和扩大经营空间。
第二类: 葡萄酒企业
代表企业为沃族酒庄、怡园酒业、香格里拉等,主要动机是布局新品类差异化经营,和为企业再造动力增长源。
第三类: 预调酒企业
代表企业为崃州威士忌酒厂,主要动机是降本增效,优化渠道和资源配置,为集团预调酒业务提供基酒。
第四类: 白酒企业
代表企业为泸州老窖,主要动机是差异化布局,探索中国风土,为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极。
第五类: 国际烈酒集团
代表企业为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等国际烈酒集团,主要动机是占位中国风土,抢占国威市场制高点。
第六类: 其他势力
通过国内一些设备厂反馈,国内有一些酒商或海归基于看好威士忌品类,而投入成本发力威士忌赛道。
然而,行业越是火热,从业者越应谨慎对待,特别是那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
先从酿造上看,即使与威士忌生产契合度很高的啤酒厂,在酵母、设备和桶上的成本支出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威士忌在国内算是新兴品类,在此次的调研中,酒业家发现,目前国内的酵母厂能够供给威士忌专用酿酒酵母的为数不多,各个企业在酵母的使用上相对分化。
有资金和渠道实力的大厂,基本都用的是进口专用威士忌酵母。 以崃州为例,据陈正颖介绍,公司目前用的主要是两款酵母,一款是来自比利时的Fermentis M-1,另一款则是来自加拿大的Lallamand MW。
而一些小厂,基于资金方面的考虑,一般不会额外购买威士忌专用酿酒酵母,而是会直接沿用此前的啤酒酵母,虽然也能做出威士忌酒,但产量和效率则比不上威士忌专用酵母,将增加一定的试错成本。
不仅是酵母,在蒸馏设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酒业家在调研中发现,网上的威士忌蒸馏设备价格从7000元到600万元不等。 而从联系的几家设备厂的报价反馈来看,同样为100L的入门级威士忌蒸馏设备,其报价最多可相差5万元以上。 所以,如果不是行家,在设备采买上很容易踩坑。
除此之外,威士忌还有很大一部分成本来源于桶。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个橡木桶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如果是水楢桶则价格更贵。 桶的成本占比可达50%,甚至更高。
这还只是前期的基础投入。 王宏泉表示,中国威士忌的桶陈成本或比国外高得多。 “不管是苏威还是日威,国外很多酒厂的土地一般都是自己的,在储存上几乎没有成本,而国内很多场地都是租的,租金成本很高。 大集团或许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那些没有这些资源的小威士忌酒厂则需要提前想好相应的对策。 ”
此外,纬度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威士忌爱好者韩立(化名)指出,威士忌在木桶里每年都会蒸发,这个即是圈内所说的“天使分享”,“这个受维度影响很大。 苏威产区一般纬度较高,气候偏冷凉,其一年的酒液蒸发大概是2%-4%,而中国很多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特别是福建和台湾这些产地,酒液每年的蒸发损耗高达8%-9%,这也是为什么保乐力加和帝亚吉欧在国内建厂会选在峨眉山和洱源,目的就在于以高度换海拔。 ”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时间的朋友,威士忌是需要长期且持续地投入才能见到回报的,这对于从业者的时间、精力、资金以及定力等方面都是极大的考验。
既然是产品,那最终还得市场来检验。 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常务理事、葡萄酒市场推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席康表示: “任何酒种的发展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目前威士忌虽然在国内很火,但主要的市场还是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地区,消费市场相对较窄,如果没有专业化的市场调研和系统化的商业运作,做到最后多半只能是一地鸡毛。 ”
纵有诸多制约,但国威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我们又该如何去承接这一发展红利?
席康认为,现在国威正值野蛮生长时期,特别需要行业协会牵头去梳理整理出一套基础的官方认证标准,从而规范行业,使之稳定健康地发展。
就在上个月,王宏泉牵头成立了深圳酒类协会威士忌分会,他表示,我们这个协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规范市场,帮助和引导真正想做威士忌的人做出好的威士忌产品。
无独有偶,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20日,中酒协发布了“成立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的通知,旨在推动完善国威的团体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科研投入等一系列的工作,为国威的快速发展扫清障碍。
威士忌是一个长线的生意,特别是目前国威尚处萌芽阶段,万事开头难,不管大厂还是小厂,都应不忘初心,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地坚定走下去。
在品牌运营上,大厂有大厂的模式,小厂有小厂的打法。 张进和王宏泉都提到,在没有过多资金的情况下,可以做小而美的品牌,像日本长滨酒厂的一酿一樽,同样被业内很多威士忌爱好者所推崇。
作为成功运营钰之锦的国威企业,沃族酒庄相关负责人对酒业家 表示,唯有匠心方能铸就好品质,唯有提升技术酿造技术,才能增加产品溢价,避免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
另外,小厂还可以通过开设威士忌培训课程,开放威士忌酿造参与流程,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额外创收,为威士忌业务的长期发展回流更多现金流。
不管是基于抢占市场高点,还是基于完善自身供应链,或者是基于优化产能配置,百川到海,殊途同归。 毋庸置疑,各方资本的入局势必会进一步催热中国威士忌品类,而国威赛道也正在步入爆发的前夜。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