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谈|吴良镛&吴晨:传统文化在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
酒业
酒业 > 酒业风云 > 正文

君品谈|吴良镛&吴晨:传统文化在中国建筑中的传承与发展

你也许拙于舞蹈,可能拒绝音乐;你大可逃离哲学,甚至能回避历史,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抵挡建筑的影响力。建筑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凝练沉淀的瞬间,也是一种将社会理想呈现于现实世界的方式。在人类的历史上,无论何时何地,建筑总是与理想、责任这些字眼息息相关。而建筑师,就是那些最常常观察,思考,并探究我们与时代的关系,为人类找到他们在世界中真实位置的人。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与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最新一期节目中,节目组就邀请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吴良镛老先生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首钢集团总建筑师吴晨先生做客。这对父子和华少一起且行且聊,谈一谈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理念,以及中国城市复兴梦。

一封信,让父亲毅然回国

作为国内第一个系统研究城市复兴理论,并身体力行首倡中国城市复兴理念的建筑家,吴晨可谓是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吴良镛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

吴良镛先生求学于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侵略铁蹄、生灵涂炭的战争苦难,让他迸发了重建家园的建筑梦想。1950年赴美留学期间,吴良镛先生以夏威夷“太平洋战争殉难者纪念碑设计”荣获“罗马奖金”(Rome Prize)建筑绘画雕塑设计竞赛的荣誉奖,开始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然而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先生及其夫人林徽因先生的一封信,却又让吴良镛放弃了作为建筑师在美国刚刚起步的大好前途,毅然回国,创办中国第一个园林专业,创建人居环境科学,投身长安街的改造、天安门扩建、国家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等系列重点工程的设计,参与保定、唐山等一系列城市规划与重建……回国之后的吴良镛,既投身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具体实践,也以教育家的身份引领中国建筑界建筑理念的思考,他上书力谏保住杭州西湖城市山水天际线的故事更成为建筑界的美谈。这些思考和实践,最终形成了吴良镛独特的,以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学三位一体相结合的广义建筑学理念。在2000年世纪之交,吴良镛更是通过起草《北京宪章》,向世界建筑界发出了中国声音,也让《北京宪章》和吴良镛建筑规划理念,成为下一个百年世界建筑界具有指导性的影响力纲领之一。

从吴良镛到吴晨,从广义建筑学到城市复兴运动,中国建筑界吴氏一门,使得基于文化传统和人居环境的城市规划理念成为中国建筑界的显学,也成就了中国城市诗意栖居梦想、父子相继延续守护的一段佳话。

复兴传统老城,既要保护也要创造

和父亲一样,吴晨也经历了一个西行求学又归国奋斗的过程。1995年他前往英国求学深造,在成为首位获得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英国皇家特许规划师、英国注册建筑师、英国注册规划师称号的大陆建筑师之后,他也和父亲一样,毅然归国投身中国的城市建设运动。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东北角,以文创等生活体验为主的商业建筑集群——“北京坊”,就是吴晨所发起的城市复兴理论最重要的验证成果之一。建筑是对对立事物的中和,而与所有伟大的建筑师一样,在北京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复兴规划中,吴晨也面临着这样充满对立的考验。一方面,作为对于前门、大栅栏有着深刻童年记忆的老北京,他对这片地区厚重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眷恋;但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商业重心的转移,让传统文化商圈日渐边缘化。在规划调研中,吴晨发现,传统的前门大栅栏商圈,人均消费已经低到了令人发指——人均不超过20元。“20元的人均消费,支撑不了一个区域的活力”,这是吴晨的结论。而面对这样的对立矛盾,吴晨的答案是,老城要改造,要保护,也要创造!

在他看来,大栅栏保护整治的关键在“复兴”,让其恢复历史中原有的商业属性。而实现复兴的核心,就是要让大栅栏,变得让年轻人喜欢,让本地居民喜欢,而不仅仅是让外地游客喜欢。于是,在吴晨的大栅栏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筑集群设计里,既吸纳了这一地区原有的重要历史文化建筑肌理,又创造性的为复兴这一传统文化商圈注入了诸多新世代的活力元素。文化与商业的巧妙结合,让“北京坊”成了吸引年轻潮人蜂拥而至的新地标。新的潮流激活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它带来了关注带来了人流,也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流通,而这些为传统的大栅栏,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更让这片曾经日渐边缘消退的文化遗迹,重新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建筑,为生活这幕戏提供美丽舞台

作为人类方程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的影响力无疑是一种卓越的精神体验,但它更是一种物质的结果。在采访中,华少与吴晨不可避免的谈到了因互联网时代而兴起的元宇宙概念。有人说这是下一个时代将会颠覆建筑理念的全新事物,但吴晨的态度不认同。

在吴晨看来,建筑的意义,在于做出改变的潜力,以此来启发和丰富人类的经验,从而为生活这幕戏剧,提供一个美丽的舞台。“人到了城市,就是为了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这是吴晨所相信的美好,也是他最笃信的建筑理念。正如荷尔德林所言,人类就是要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之上。而这样的栖居,势必是物质的,也是建筑的,是真实空间客观实在的体验。唯其如此,人类才会感受到真实的愉悦和真实的幸福。而对于全然虚拟、彻底非物质的元宇宙空间,在吴晨看来,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威胁,人类并不宜盲目乐观。

吴晨每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只为继续创造这些能给人带来幸福和愉悦的物质空间的改变。他甚至养成了几乎不吃午饭的习惯,只为了解除饭后的困顿,为给一天的工作再挤出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对于这种时间焦虑,吴晨的解释是觉得自己 “可能有能力能够帮助这个城市、这个社会做出某种更积极的转变”,所以他害怕自己没有必要的时间和档期来参与。在吴晨的眼中,建筑并不仅仅是一座城市天际的背景,建筑还是一种力量,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公共意向。而这种时代的使命感,也许就是吴晨狂热于城市复兴运动的原因。正如百岁国匠吴良镛所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吴晨本人也表达“当代的中国建筑师也应该担负起城市发展所赋予他们的责任,既要传承传统,又要勇于创新。” 父传子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守护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继续关注凤凰网,继续锁定《君品谈》,大时代之下,更多君品人物与君品故事,还将继续与您分享。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