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筛酒”是什么意思,武松为什么叫店家筛一碗酒?
酒业
酒业 > 酒业百科 > 正文

古代的“筛酒”是什么意思,武松为什么叫店家筛一碗酒?

来源|酒经

《水浒传》中,出现很多店家筛酒的情节,其中一处就发生在武松打虎之前,在 阳谷县吃酒 那段。

书中写道: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 随即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酒钱,只顾筛来。”

什么是“筛酒”?

以前读书的时候,粗浅地认为这段文字最大的看点就是武松真能喝酒,一碗接一碗,连续喝了18碗酒还能打老虎,能打老虎该不会是因为喝了酒的缘故吧,对“筛”字倒是一掠而过,印象不深。

现在想想, 酒是液体,为什么要用“筛”呢?

后来细看《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经常会看到“筛酒”一词。据统计,《水浒传》中 “筛酒”一词出现了80多处 ,而“斟酒”只不过才有30多处而已。

然而,从今天的词汇流传来说,“斟酒”“倒酒”要比“筛酒”更为常见,除了在口语中,还能听到“筛茶”“筛水”等,“筛酒”已经基本退出了日常生活用语。

那么,《水浒传》中所说的“筛酒”到底指什么呢?酒为何在饮用之前要“筛”呢?

宋朝时期的酿酒技术主要是 发酵酿酒法 。以米酒为例,酿制米酒的方法是先将大米煮熟,待冷却后加入酒曲,然后密封起来,几天以后就可以产出酒水了。这样酿制的米酒,酒水和米粒是混在一起的。

为了使酒水和米粒分开,人们通常会在米粒堆中挖一个坑,然后将一个有小缝隙的竹筛子放置在这个坑中。过一段时间,酒水就会渗到这个竹筛子里面,而米粒则被挡在筛子外面。这样就实现了酒水和米粒的分离,取酒水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竹骰子内部打酒。 将酒水和米粒分离的步骤也被形象地称为“筛酒”

武松喝的是什么酒?

有人质疑武松当时喝的酒可能是蒸馏酒而不是发酵酒,这样就不存在筛酒的步骤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从武松喝酒的这家酒店的招旗标语上进行判断。当时这家酒店的门口有一面招旗,上面写着 “三碗不过冈”

这句“三碗不过冈”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发酵酒因为没有经过蒸馏提纯,酒精度一般都比较低。而蒸馏酒就不一样了,它的酒精度可以达到很高。相关研究发现 宋朝时已有蒸馏酿酒技术 ,即便宋朝的蒸馏酿酒技术不如现在,但是酿出比发酵酒酒精度高的酒应该还是没难度的。

如果当时这家酒店卖的是蒸馏酒,那么酒店门口招旗上的标语就不可能写着“三碗不过冈”。

因为蒸馏酒很容易让人喝醉,别说是三碗了,就是一碗都有很多人会喝醉的。而低度发酵酒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一般人喝上三碗还真的不一定会醉,古装剧中经常有大碗喝酒而不醉的场面,他们喝的应当就是这种低度酒。

在古代酒也分等级!

在封建社会中,很多事物是要分等级的。这是为了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作区分,使得社会上众人都有一个定位。

“酒”也不例外,它分为 “大酒”和“小酒” 。“大酒”比较名贵,口感好,一般是贵族以及富室才会饮用;而“小酒”数量特别多,普及程度也高,主要是便宜,所以市井百姓比较能接受。

这样的分法在唐代就有了,杜甫曾经有过描述,略微提及了“大酒”和“小酒”的酿造方式不同。

“大酒”是冬天酿造,夏天才出售,分二十三个等级,售价也比较贵;而“小酒”是春天酿造,秋天出售,价格便宜。可能是因为 酿酒环境的不同 ,所以导致了“大酒”和“小酒”的口感有明显差异。

到了宋代,“大酒”很有可能就是蒸馏白酒,需要经过 施曲蒸酿、储存醇化 等过程,所以这种酒口感极好,远远超过古法酿制的酒。而“小酒”在宋代却极为普及,因为商品买卖的开放,小作坊也变得星罗棋布,尤其是一些小酒馆更是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这些小作坊或者小酒馆当中所出售的酒,大部分都是“小酒”,随酿随卖,甚至还不如唐代“小酒”那么多讲究。这种“酒”类似于米酒,现在售卖的一些米酒连带着酿酒的材料都可以食用,但在宋代,这些东西吃起来肯定不如今天美味。

而宋代的诗文当中也经常提到“浊酒”一词,大概就是指的这种 成本低、售价便宜 的“小酒”了。武松等人出身草莽,一生也没做过什么大官,甚至经济上也不富裕,所以他们饮用“酒水”的时候并没有那么讲究,还是以“小酒”为主的。

“筛”酒的几种含义

所以武松在景阳冈下的那个挂着“三碗不过岗”的小酒馆中,所饮用的“酒”就需要“筛”,联系其地理位置以及规模,当是“小酒”无疑,也就是 简单的发酵酒

再者,从武松当时喝了18碗酒还没醉这点来看,也基本上可以断定武松当时喝的就是发酵的低度酒。此外,当时店小二对武松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们家的酒 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

店小二的意思是说,他们家的酒刚喝的时候没有太大感觉,但是后劲比较大,这和低度酒的情况比较吻合。如果是高度的蒸馏酒,那么喝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感觉,而不是等过后才会醉倒。

真的很有趣,就这么简单一个 “筛”字 ,就能读出古人的酿酒水平。

对于“筛”字,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看法认为是过滤酒 ,即过滤到酒中的杂质,让“浊酒”变成为“清酒”,提升饮用时的口感;

一种看法认为是加热酒 ,就是把常温的酒,烫热了喝。有过烫酒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样可以提高“酒劲”,但古人这样做的目的却并非如此;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 “筛酒”就是斟酒的意思 ,也就是倒酒的过程。

结合历史来看,这几种解释都只说出了“筛酒”在某一个时间段的涵义。因为在古代,提到“白酒”这种东西,和今天意义上的“白酒”是两种事物。

主流的观点认为,“蒸馏白酒”的技术是在元代才出现的,而唐宋时期的“蒸馏白酒”应该也有,但制作方式以及普及程度可能还不大。也就是说,宋代人们喝的酒,大部分应该还是通过“古法”来酿造的,而我们今天所喝的“白酒”多是蒸馏出来的。

不得不佩服古人用字的巧妙, 一个“筛”字,就能知道酿酒的技术水平

再看《水浒传》中,对潘金莲与武松饮酒时的场景:“那妇人欲心似火,不看武松焦躁, 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 ,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顿时感觉生动了很多。

现如今的人们,喝酒已经太过方便,只需要倒出酒瓶子里面的酒就好,对于古人的这些讲究,可能也就越来越不明白了。

图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