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售未贴中文标威士忌被判十倍赔偿,这些“乱象”要谨慎!
酒业
酒业 > 酒业风云 > 正文

因出售未贴中文标威士忌被判十倍赔偿,这些“乱象”要谨慎!

来源|葡萄酒研究

近日,上海王女士网购了一款威士忌,但收到快递后,瓶身上并没有中文标签及中文说明,于是王女士将商家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定商家,按运费和货款的十倍价格赔付王女士。

由于商家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往往会遇到包装不合规、价格虚高及伪名牌等情况。因此,消费者需要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避免入坑。

01

未穿中文“外衣”

据悉,上述案例中的王女士,在网上看中了一款产自80年代的日本威士忌,经与卖家客服多次沟通,确认该款酒是原装进口后,王女士下单购买了4瓶,支付了3000多元。但王女士收到快递后,发现酒瓶上没有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更没有任何检验检疫证明。于是,王女士把卖家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按照《食品安全法》判决卖家以十倍价格退回货款及运费。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因为贴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卖家无法证明这款酒是通过合法途径进口,并且经过检验检疫的产品,可能会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支持王女士“退一赔十”的要求。

但卖家认为,该款酒产自80年代,当时并没有粘贴中文标签和中文说明的要求,并以此向上海一中法院上诉。

上海一中法院审理后认为,即便卖家出售给王女士的这款酒,产自80年代,但该销售流通行为发生在2021年,所以也应当遵循现在的法律法规,并且卖家也未能提供有效资料,证明该进口酒是通过合法途径进口的。最终,上海一中法院还是维持原判。

在今年年初,国家就出台了2021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录》。新《目录》第二十二章明确规定,关于葡萄酒、威士忌、朗姆酒等在申报时,新增“进口方式(原液区内加工、原液区外加工、原瓶有品牌、国内贴品牌)”和“品牌(中文及外文名称)”两个要素。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官网截图

0 2

扫码价格虚高

虽然,在酒类市场存在着“高扫码价低出售价”这种情况。但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线上平台在售的葡萄酒,其真实售价和扫码价格竟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倍。一瓶扫码价为1998元的葡萄酒,真实售价不过7.9元,价格足足相差252倍。

图源:拼多多某店铺

其实,关于葡萄酒的扫码价格,不过是商家通过购买扫码软件的相关服务,随意修改、自由定义的,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虽然,我们对这种行为见怪不怪,但是面对数百倍的差价,不少人还是表示:“非常吃惊!”针对这种价格虚高的市场乱象,11月5日八个省市级酒类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杜绝和抵制酒类商品虚高扫码价行为倡议书》对虚高扫码价行为说“不”。

0 3

千方百计混进“贵族圈”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众多的葡萄酒品牌在市场出现。其中也不乏一些出身平凡的产品,千方百计混进“贵族圈”的故事。比如,号称“原瓶原装进口”的进口酒,很有可能是国内灌装的;带有“木桐”“拉菲”等字样的产品,很有可能是与它们毫无关系的“兄弟”......关于这种“傍名牌”的事情,也是不计其数。

2021年2月,南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根据线索,捣毁了一个涉嫌销售假酒的窝点。缴获假冒品牌酒4000余瓶,涉案金额百余万元。

2021年5月,广东省公安厅,对生产销售假酒系列案开展收网行动。共捣毁制售假酒窝点40个,涉案金额达1.85亿元。

2021年6月,上海市警方在全国多地警方配合下集中收网,成功破获一系列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葡萄酒的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0余名,捣毁制售假窝点19处,制假流水线5条,涉案金额超过2亿人民币。

2021年8月,河北廊坊三河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假酒案,查扣假冒品牌酒400余箱,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涉案总金额达17万余元。

2021年11月,四川南充仪陇公安,破获一起制售假酒案,涉及制售假酒3400余件,20000余瓶;销往安徽、河南、重庆等13省(市区);涉案金额逾3000万余元。

随着葡萄酒市场的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诸如此类的市场“乱象”。其实今年3月,国务院已经修订通过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并开始实施。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作为消费者而言,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了解相关法规,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经销商而言,应该抓住机遇,顺势发展,杜绝投机取巧,共同推进葡萄酒市场的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