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酒事局 |钱文忠、戴建业:劝酒也要有底线
酒业
酒业 > 原创 > 正文

中华酒事局 |钱文忠、戴建业:劝酒也要有底线

自动播放

五千年时间长河中,酒是文明的缩影,也是中国人生活最好的见证。如果您想品尝浓浓醇醇酒香中的历史味道,那就绝对绕不开浓缩了整个中国白酒文化历史于一身的秦酒。由西凤酒与凤凰网联合制作推出,国内首档围绕白酒文化的谈话类节目《中华酒事局》最新一期节目中,主持人蔡紫与钱文忠、戴建业两位知名文化学者就秦人、秦风,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和剖析,为观众朋友们去发掘那些被埋藏在历史尺牍中的秦酒故事。

从历史中走来的秦酒传奇

在《中华酒事局》节目中,钱文忠、戴建业两位教授最乐道的就是秦酒历史。要说秦酒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名酒,那是一点都没错,因为秦酒可以说从头到脚都是历史故事。在中国四大名酒中秦酒的代表是西凤酒,凤鸣岐山周王兴焉,乃有西凤,可以说秦酒从诞生就是和历史连接在一起的。到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征讨的过程中,每有重大胜利,便要“天下大酺”,用秦酒犒赏全国军民,秦酒又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宴用酒。

秦酒不仅凝练了历史,也凝练了八百里秦川的风土人情。钱文忠教授专门讲了一个失马赠酒的典故,说的是秦穆公的骏马走失,被山中“野人”误食,秦穆公仁厚,不愿意因马而伤人,反而说“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身也”。于是便赠秦酒于野人,让他们遍饮而去。后来秦晋大战,秦穆公在最危机的时刻,却意外获得三百生力军的增援,一举反败为胜,而这三百生力军正是当年失马赠酒的野人。秦穆公以人为本,宽和仁厚,是秦川风尚,秦野人知恩图报、九死不悔则是秦人风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酒,而所有这些秦人秦风,最后统统都融在了一杯秦酒当中。

与文豪结缘的西凤佳酿

酒是风土人情,对于中国人,有了酒便不可无诗。在秦酒中,有的不仅是对于历史的见证,还有与文化的渊源。“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醉倒李白的是秦酒;“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馋坏杜牧的是秦酒;千古名篇《喜雨亭记》中苏轼“举酒于亭上”敬的还是秦酒。而在戴建业教授口中,秦酒的影响力从地方走向全国,这位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功不可没。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凤翔正是他仕途第一站。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在凤翔走马上任。当时西北连年征战,国家财政窘迫,人民不堪劳役。苏轼在任时,向宰相韩琦写了著名的《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上书中本着“民者天下之本”的原则,大胆提出了各项改善建议。他说,“凤翔、京兆,此两郡者,陕西之囊橐也”,完全可以利用好地方名产秦酒,不再控制酒曲买卖,转而鼓励民间搞活发展秦酒经济,那么就可以“失之于酒课,而偿之于税缗”,在富民的同时,让国家府库能够不加征的情况下得以充实。苏轼这一颇具市场经济远见的建议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认同,而被准以执行,凤翔秦酒也得以兴旺发展,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工艺水平的改进也是日新月异,最终从地方一隅走向全国,成为了真正的中华历史名酒。

历史的底蕴,文化的纠葛,正是秦酒美名绵延千年而不绝的原因。而对这样有着历史文化内涵的美酒,饮之品之当然还不够尽其用。在钱文忠、戴建业两位知名文化学者眼里,对于当代消费者,作为历史名酒的秦酒,或许还可当得起重振酒礼的使命。特别是对于当今酒场,过度激烈的劝酒文化,传统酒礼也许正是一种制约。毕竟喝秦酒尊周礼,正是相得益彰,而如果更多人了解秦酒背后的历史,了解以西凤酒为继承的秦酒文化传承,那么过去那种温文尔雅的文化酒风,传统上克己复礼的酒场文化,也许会用另一种方式重生于当代酒桌,成为了中华酒文化传承发扬的一桩美事,而这或许也是《中华酒事局》这档白酒主题的文化谈话类节目所希望达成的效果。如果您也对秦酒文化的历史感到好奇,如果您也对中国酒文化中的道统承继感兴趣,那么请锁定凤凰网,收看《中华酒事局》,文化大家们的妙语雅谈,也许会让您获益良多。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