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糖酒快讯
短板众多的果露酒,还需要“自身硬”!
一度被边缘化的果露酒,近来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与“发展缓慢”、“健康属性突出”、“百亿蓝海市场”等词汇频频挂钩的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2020年,果露酒产业的下一站,到底是“爷青结,还是爷青回”呢?
“爷青结”、“爷青回”: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爷青结”的意思就是“青春结束了,拥有着自己青春时期的内容没有了!”反之,“爷青回”是指“青春回来了”。
与千亿级别体量的白酒产业相比较,200亿左右体量的果露酒产业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然而,最近果露酒产业频频发声,行业的聚光灯再次照到了果露酒“隐秘的角落”。
7月14日下午,搜狐视频《BOSS1+1》第十二期“搜狐BOSS张朝阳对话蓝溪控股BOSS王武”正式直播。围绕“中国果酒是如何成就脱贫大产业”话题张朝阳一度化身主播直播带货,第一次与酒业对话的他在直播中多次称赞果酒是一个绿色扶贫的好产业,应该得到大力宣传。
7月16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回顾《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时,总结了我国过去5年里果露酒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指出果露酒产业发展的特征和不足。
7月19日,由贵州茅台(集团)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新悠蜜·新机遇”2020茅台悠蜜节暨新品发布会在贵州丹寨县万达小镇举行。在多方力量的见证下,共同揭开“遇见”系列蓝莓精酿的神秘面纱,开启第一届茅台悠蜜节。
发展平缓的5年,中低端化的常态未变
据资料显示,2019年1-8月,我国规模以上其他酒生产企业203家,销售收入184.90亿元,同比增长5.46%;实现利润20.71亿元,同比增长15.32%。而从2016年一直到现在,过去5年时间里果露酒产业一直处于增速放缓的发展状态,甚至略有波动。
权威数据显示,在2016年前,露酒产业一直保持高增长态势,尤其是保健酒产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进入2017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出现双降,但销售收入的降幅要远远大于利润的降幅;从2018年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其它酒生产企业240家中,亏损企业23家,企业亏损面为9.58%。完成销售收入315.63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利润总额45.46亿元,同比增长14.51%;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48亿元,同比增长38.74%。
从2018年开始,销售收入开始回升,且利润的增幅大于销售额的增幅,说明果露酒产业的产品结构得到一定优化。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增速放缓的果露酒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关于果露酒版块,这样总结到:“果露酒产业这五年的发展平缓。究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一是标准不统一;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三是产地化经营为主;四是品牌影响力缺乏。近五年来,果露酒产业开始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不少名优白酒企业纷纷以“养生酒”或“健康白酒”等名义介入露酒生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露酒产业的竞争力。”
整体来看,制约果露酒发展还是集中表现在“品质”和“品牌”两大方面,也就导致果露酒长期以来缺乏高端产品,无法站到舞台中央。国内果露酒市场一直处于中低端化状态,缺乏高端产品引领,导致了消费市场和价格带过窄。
究其原因,首先是酒机理研究和饮酒健康研究是推动露酒产业发展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作为传统酒种,在工艺技术的研究、风味的研究以及活性物质的研究方面都远远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个性及特点表达不充分,在消费市场中竞争力较弱。
在果酒方面,仍存在着酒企和酒商对果酒的定位认知不清的现象,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大多是传统推演而来,不够严谨,缺乏基础研究,单纯依靠传统中医药学、养生保健观点过度推演果酒的保健性,缺乏现代医学、食品营养学科学验证和机制的解释。
短板依然不少
在2019年上海酒博会的第二届国际果露酒高峰论坛上,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公布了《2018年果露酒发展报告》,他从行业概况、行业困难、行业发展方向的三大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分别就果酒和露酒存在的发展问题做了概括。
针对果酒而言:1.缺乏全国性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2.酿造工艺、生产装备针对性不强,创新少;3.行业标准不健全;4.营养功能认知不足;5.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培养体系不完善。这五大突出表现为果酒行业当前面临的行业困难。露酒行业困境则为:1.行业发展不平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产品功能研究不充分、竞争力弱;3. 相关法规的滞后,导致保健酒创新难度大;4. 中高端产品空缺。
综合来看,果露酒产业发展滞后表现,主要为以下4大短板。
行业标准不完善。与白酒相比较,白酒浓香、清香、酱香三大品类都拥有完善且全面的工艺酿造标准,而果露酒在这一板块相对缺乏。特别是果酒,由于果酒酿造的水果品种繁多,不同的水果酿造工艺各有差异。比如,主要的果酒品类桑葚酒、猕猴桃酒、青梅酒、蓝莓酒......从果树的种植、采摘,果实的筛选、酿造,果酒的生产把关等环节都没有固定的标准框架。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果酒被涵盖在《GB 2757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 2758 发酵酒及其配制酒》《GB 27588 露酒》中。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果酒品种种类繁多的特殊性,却不能“套公式”。
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比较困难。作为第二产业,果酒也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从果酒的种植、成熟、采摘、酿造生产、销售等周期来看,投入与产出的时间较长,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较大。对大多数中小型果酒企业而言,对资金的需求显得格外重要。但市场开发、品牌打造的力度不够,加上较高的生产和管理成本,投资回报的周期较长。资金无法实现流通周转,除全国大型果露酒品牌外,中小型果酒企业依旧脱离不开恶性循环。
缺乏高端产品,品牌力弱小。果酒在大众消费市场的认知中处于到底是饮料还是酒水的尴尬局面,这个问题也导致企业市场定位模糊不清。导致大多数果酒品牌局限于中低端产品,缺乏高端产品,加上弱势的品牌力,无法渗透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大健康”概念的普及,一些名酒通过养生酒、健康酒的名义渗入露酒,从某种程度上提升了露酒的品牌力,补充了高端产品的空缺。比如,茅台公司的茅台不老酒、五粮液公司的生态系列酒、泸州老窖的养生酒系列产品、洋河的双沟莜清酒、汾酒的玫瑰汾酒、古井贡酒的亳菊酒等。
消费市场培育工作滞后。在消费升级、消费迭代的市场大背景下,追求时尚化、低度化、利口化、健康化、女性化成为一大趋势;果露酒具有天然的品类优势,应该在产品创新层面、场景创新层面、消费创新层面去引导,培育果露酒消费市场氛围和文化。
大蓝海市场基础不变,打铁还需自身硬
羊毛出在羊身上,果露酒产业要实现一次蜕变,不仅需要弥补短板,更需要一批龙头品牌的带动作用。在白酒产业呈现向头部集中的“马太效应”时,果露酒产业也呈现这一特征。整体来看,过去5年的发展中,果露酒产业格局变化不大,但头部企业的比重有所增加。
从露酒产业来看,形成4级梯队的格局特征。劲酒作为露酒产业市场份额最高的龙头位置没有任何人可以撼动;除此之外,五粮液、茅台等的露酒产品处于第二梯队,市场规模在10亿左右徘徊;椰岛鹿龟酒、张裕三鞭酒、竹叶青、宁夏红等品牌维持在第三梯队,市场规模在1~5亿之间;大多数中小企业营收维持在千万左右。
从果酒产业来看,除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名酒布局果酒版块以为,果酒企业则以区域性、小规模企业为主。根据中国酒业协会调研掌握的数据来看,目前果酒产业销售规模在10~20亿,果酒产业整体还处于起步发展期。
按照行业专家的分析解读,“果露酒产业未来具有千亿市场体量”成为一大共识。当然,也从侧面反映出果露酒产业发展的不足。之所以称之为千亿市场的潜力股,主要得益于市场消费需求。果露酒天然具有健康属性、低酒度属性,契合了年轻消费群体对酒水利口和健康的追求。以蓝莓酒为例,有着“健康水果之王”的蓝莓,在消费者认知中是健康水果、高端水果的代表;而蓝莓酒高品质、健康酒、品类差异的特点契合了消费者对“少喝点,喝好酒”的需求。
即使面对千亿蓝海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弥补短板,谱写“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