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喜:汾酒改革释放新动力,酒类食品安全需向前一公尺
酒业
酒业 > 原创 > 正文

李秋喜:汾酒改革释放新动力,酒类食品安全需向前一公尺

日前,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提出,抗疫形势越严峻,食品安全越不能放松,酒类食品安全则需要从“制假”、生产许可证以及相关标准等三个方面入手。

此外,李秋喜在讲话中还介绍了改革后的汾酒“成绩单”,可以说改革为汾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为汾酒提供了健康持续的强大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国企是市场主体的核心力量

报告伊始,李秋喜说:“这两天,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份实事求是、直面挑战、传递信心、民生导向、重点突出、勇于担当的好报告,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抗疫为重心、以保市场主体为主要抓手、以不提具体 GDP 为特征、措施非常具体、责任特别明确的好报告。我相信,这也必定是一份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好报告。”

从今年的政府报告中不难梳理出一个特别突出的核心逻辑和核心主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六稳”和“六保”。“六保”是“六稳”的前提。“六保”又以“保市场主体”为前提。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居民就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就业是最大的基本民生,市场主体也是保粮食能源安全的主体力量。

而国企是市场主体中的核心力量,而国企改革的落脚点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具体举措一是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二是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三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四是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是聚焦主责主业,六是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改革汾酒释放新动能

李秋喜表示,山西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山西转型综改的关键一招,着力在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建立在山西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过程论、重点论、系统论、主体论、标准论的深刻把握之上;建立在“治晋兴晋强晋,在省域实现‘中国之治’”的方向之上;建立在“为解决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难题和推进能源革命提供山西方案、打造山西样板、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之上;是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科学思维和实践伟力的集中体现;是理论上相互支撑,实践上环环相扣,结构逻辑高度统一,核心思想一脉相承,目标指向一以贯之的完整体系。

自2017年2月开始,汾酒集团成为山西省国有企业中第一家目标责任书改革试点,与省国资委签订了三年任期经营目标责任书。一时间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截至2019年,汾酒实现酒类销售收入 118 亿元,比 2016 年增长 146%;实现酒类利润 29 亿元,比 2016 年增长 383%;行业排名从 2016 年的第七名到 2019 年底排名第五;汾酒品牌价值达 377.27 亿元,较 2017 年增加 214.44 亿元,排名上升 76 位,进步速度为全国第一;汾酒市值从 2016 年 12 月 30 日的 216 亿元到 2020 年 5 月 21 日的 1063 亿元,增长了 392%。用李秋喜的话来说就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国资国企改革这关键一招,不仅为汾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为汾酒提供了健康持续的强大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

从改革成就来看,汾酒不仅获得了“2018 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还入选了白酒行业唯一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成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国企改革的“汾酒样本”。

从根源处解决酒类食品安全

李秋喜在提案中表示,抗疫形势越严峻,食品安全越不能放松。目前我国酒类食品安全方面有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制假”与“售假”方面。“制假”是“售假”的源头,不仅要把精力放在流通环节、售假环节、市场最后一公里,更要把重点放在生产环节、制假环节、生产向前一公尺。

二是生产许可与无证生产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酒类生产企业 18000 多家,而有生产许可的酒类生产企业只有8000 多家。无证经营的 1 万家酒类企业正是假冒伪劣的重要根源。所以不仅要管好有证经营,更要治理好无证经营。

三是有标准与无标准方面。我国的白酒标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生产的许多环节由于技术水平原因,没有相应的标准。所以,我们不仅要严格执法标准化管理,更要对无标准的环节进行安全控制,并积极推进完善的标准化建设,确保涉及全国人民食品安全的酒类产业健康、持续、安全发展。

对于汾酒而言,改革也许还将继续下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酒品也是其一直以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李秋喜的议案中不难看出肃清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将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