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酒礼仪
“酒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和《诗经》中,其含义是说饮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纣王那样荒淫无诞。《尚书·酒诰》中体现了儒家传统的酒德“饮惟祀”“无彝酒”“执群饮”“禁沉湎”。一是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方能饮酒;二是要少饮酒,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饮酒;三是不可聚众饮酒;四是禁止饮酒过度。可以发现,儒家并不反对饮酒,认为用酒祭祀,养老奉宾,都是“有德”的体现。
谈到酒礼,明代的袁宏道著有《觞政》,其中详细叙述了古代饮酒的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古代饮酒的礼仪有四步:拜、祭、啐、卒爵。首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谢意;接着把酒略微泼撒在地,祭谢大自然养育之恩德;然后小抿一口品尝酒味,加以评赏令主人高兴;最后方才仰杯一饮而尽。
现代的饮酒礼仪虽然和古代有很大差距,但可以看出,依旧是脱胎于传统的饮酒礼仪。首先是斟酒,主人要主动为客人斟酒。斟酒时,从第一主宾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绕餐桌依次斟酒。如有长者,或有长辈、客人或上级及职务较高人员,应当先给他们斟酒。在主人为自己斟酒时,客人要起身或俯身,以手扶杯以示恭顺。 其次是敬酒,在中国的餐桌、酒会上,敬酒的礼仪十分盛行,它不仅是与会者文明知礼的表现,更是为了活跃气氛,达到以酒会友、以酒敬礼的效果。敬酒的礼仪依旧要有辈分之分,以小敬大、以幼敬长、主客为上、宾客次之。 再者是祝酒,主人在饮酒前要根据饮宴的内容和对象,表达对客人的良好祝愿,以助酒兴,主要形式是祝酒辞。中国的碰杯之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敲击的启发。在吃饭的时候,人们相互敲击餐具以用来解除疲劳。这种碗与碗相互撞击的声音,久而久之,也就演变成了碰杯之礼。 最后是饮酒,饮酒礼仪当中,适度饮酒很重要,但当下劝酒文化盛行,以致很多人在饮酒时常常超出自己的酒量,造成难堪。在饮酒礼仪中应当把握自己的酒量,适当饮酒,不宜过度。
日本的饮酒礼仪
首先是斟酒礼仪,当他人为我方斟酒时,可以用自己的酒瓶为对方回斟。有时朋友请你喝酒,为你倒酒,但这种情况下如果这瓶酒不是你付钱,就不可以回斟。这与日本人饮酒进食时偏向单个饮食的情况有紧密联系。 其次是倒酒礼仪,在倒酒的时候,一般是一只手拿着酒瓶的中间注入对方的杯子。要表示特别的敬意,可以使用双手。众人一同喝酒的时候,要等大家叫一声“干杯”后才开始喝。 再次是落座礼仪,日本座位一般是按照上下级,主人或是上司坐在房间靠内的地方,职位低的人坐离门口近的地方,请客的人坐在靠近门口的地方。 最后是饮酒,儒家“惟酒无量,不及乱”的饮酒理念,在日本被广泛认同。日本人追求的是一种朦胧雅致,悠远纤柔的风尚,饮酒以微醺为主。日本的清酒度数比较低,且市场上流行的起泡酒、啤酒等都是度数较低的酒精饮料。 居酒屋作为日本所独有的一种餐饮场所,既提供酒水又提供食物,是日本上班族下班之后的好去处,造就了日本独特的酒文化。
礼仪的异同
首先是干杯的差异,中国人的干杯是一饮而尽;而日本人则是在开始之前,大家一起喊“干杯”然后随意饮用即可。其次是劝酒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喜欢劝酒,如果被劝者不配合则被认为是失礼;日本则在第一轮干杯之后,根据个人酒量自己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最后是酒桌的文化差异,中国人的酒桌是用来谈生意谈重要事情的,酒有没有喝到位关系到事情的成功与否;而日本喝酒则是休闲活动,是大家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从这些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酒更像是一种社交礼仪,而日本人的酒则更像是一种调节生活的平衡工具。
日本的酒文化传统成分与西洋化成分均比较明显,中国的酒文化社交属性更为明显。日本和中国都可以称得上是“酒文化的天堂”。中日作为邻邦,两国的交流定会不断增多,应在饮酒问题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交流,相信在未来的中日交流中,中日两国酒文化的发展势必会让亚洲酒文化得到更加高质量地传承和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