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收视率与口碑都很不错,名气大了,就出了点风波。《庆余年》套路观众50元超前点播,然后又有盗版资源流出……
微博上讨论得如火如荼,从不看电视剧的我还特地去了解了一下这部剧。无意间看到“范闲朝堂斗诗”海报,原著小说第三十章,范闲被指抄袭,而后当朝饮酒,醉酒斗诗。
因为范闲原本的角色设定就是个穿越者,所以“斗诗”背出来的诗歌我们耳熟能详,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我们背诵默写的经典之作,比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李白斗酒诗百篇,范闲醉酒借来念,一时震惊朝野。不过,我不喜欢这种借着穿越优势,拿别人作品来为自己挣名声的行为,这是诚信问题,太掉节操了。
然而,李白斗酒诗百篇我佩服之极、敬仰不已,他是我男神!!!不光是李太白,古时候也有许多文人喜欢饮酒作赋,这是为什么?
自从传说中的杜康、仪狄酿酒起始,酒作为一种日常饮品,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起初,由于生产力落后,酒仅局限于贵族之间的宴饮以及祭祀。但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起,酒宴上逐渐新起的祝酒词,一部分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源头,像后来李白的《将进酒》可以说是一首典型的祝酒词。
诗歌的源头《诗经》里更是流淌着酒的味道:《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雅·鹿鸣》“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最有名的当属《小雅·宾之初筵》,大概是详尽描绘筵饮歌舞场面的最早作品了。可不可以这么说,没有酒,也就没有了中国古代的诗歌与诗人,也许五千年的文化,要逊色许多。
诗人们为什么喜欢酒呢?难道是因为黄酒的风味醇厚、鲜甜甘美、香气浓郁;白酒的芳香浓郁、绵柔甘冽、回味悠长么?不尽然,总有些什么独特之内涵在酒之中、在酒之外的。
对诗歌来说,酒可以刺激神经,可以把诗人带入一种摈除世俗纷扰和功利烦扰的迷狂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这正是灵感爆发的契机,所谓“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恐怕这是诗人喜欢饮酒的一大缘故。
资料来源:微博、知乎等
- 完 -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