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酒仙秦含章112岁驾鹤,实业兴国酿酒薪火传谁手
酒业
酒业 > 酒业风云 > 正文

当代酒仙秦含章112岁驾鹤,实业兴国酿酒薪火传谁手

文/程万松

2019年8月15日13时22分,当代酒仙、酒界泰斗秦含章先生在京与世长辞,业界同悲,而当晚北京正北方电闪雷鸣不止,仿佛沉闷中的声声惊雷在拷问一个世纪话题:中华民族实业兴国正如火如荼,酿酒业之薪火将再传谁手?

笔者初见秦老,是2005年的一次白酒品鉴会上,出入酒行,满眼的新鲜好奇。秦老已经98岁高龄,但他在发言时侃侃而谈,思维清晰、声如洪钟,让我惊讶得合不拢嘴。晚宴时众嘉宾向秦老敬酒上寿、合影,秦老一一举杯轻抿一口还礼。当时我也夹杂在人群中排队,亲耳聆听了他对我们的教诲。

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常有机会采访和拜望秦老,阅读秦老的著作和相关资料,也常听闻业界大咖们谈论秦老的故事,久而久之,对秦老渐渐熟悉,钦佩之情也越来越深。

对于大多数来说,秦老享年112岁的高寿就是一个传奇。而酒界熟悉他的人却知道,他在年过百岁之后,依然在坚持写诗、练字,而他写的内容,除了日常生活所感,就是酒文化。笔者2010年春节前拜望秦老时,103岁的他刚刚写完一组以黄酒为主题的组诗,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他的心得。

然而如果你熟悉自戊戌变法以来中国120余年的变法图强史,就会发现秦老的一生,主要从事科技助力实业兴国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而他的传奇经历,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实业兴国的一个缩影。

秦老出1908年出生于无锡的张舍镇。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正在兴起“实业救国”热潮,而无锡就是仅次于上海和广州的中国第三大工业重镇。从小耳濡目染,内心就埋下了“实业救国”的种子。

1927年,19岁秦含章考入“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学习现代农业技术。1931年毕业,受商界名流匡仲谋资助欲望法国继续深造,并立志回国后像匡仲谋一样为民族救亡图存做一点实事。但后来因缘际会改去比利时留学,成为一名“庚子(赔款)留学生”。

1900年,义和团进北京围攻各国使馆,导致八国联军进北京,后签订《辛丑条约》,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后来美国政府认为赔款过多,在中国驻美公使的斡旋下,将多余款项用于中国向美国派遣留学生。这一举措纷纷被其它国家效仿,这就是庚子赔款留学生的由来。

庚子赔款留学生中有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做出卓越历史贡献的杰出人才。如今最为一位庚子留学生秦老仙逝,标志着“庚子留学生”彻底成为历史。

秦老进入比利时圣布律国立农学研究院农产工业系学习,历时四年,获工学候补博士及国手农场工业工程师学位。1935~1936年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植物学院博士班从事藻类研究。1936年2月又转至德国柏林大学化学及发酵学院学习啤酒工业,后因德国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回国。

1936年~1949年,秦老回国,先在无锡,抗战爆发后辗转西南,主要从事土壤学、农产制造等农艺教学工作,较少涉猎酿酒科技。中国经济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而秦老以为,发展现代农业是一条实业兴邦的有效路线,并为此授业、著书、传道。

1949年,政务院委任秦老担任参事。次年7月,周总理亲自签署任命书,委任秦老为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参事,年底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参事。

这一任命,是秦老一生的重大转折,而这转折的意义不在于职务和地位的变化,而是秦老终于接近了实业救国的梦想。秦老曾在回忆录中说,教书固然十分有意义,但空谈理论却没有实际产业,总有一种空空如的感觉挥之不去。

建国初期,秦老为新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参与了制糖工业的奠基发展。期间又参与筹建全国多处轻工院校,参与编著多部轻工专业教材。1956年,参与《十二年长远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任食品工业组副组长。1957年,编写完成《酒精工厂的生产技术》(上下册)。1958年,原第一轻工业部筹建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1960年任命秦老担任所长。同年,该所与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科学研究所食品室合并成为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前身),秦老继续担任所长。

至此,秦老真正开始广泛涉猎微生物发酵与酿酒科技等领域。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担负着指导我国发酵食品、酿造工业的现代科技研究与应用的重任。青年怀揣实业救国梦想而上下求索的秦老,在此时已经大踏步走在实业兴国的通衢大道上,尽情施展他的才华和激情。

当时的同事总结他的治所方针为“搜资料、创条件、出成果、出人才”,简洁、实用,能很好地使科研单位的业务与企业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同事们的眼中,秦所长博闻强识,业务能力很强,在他的带领下,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如今该所已更名为“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在食品科技、发酵工业和酿酒领域依然保持着不可替代的领先优势。

1964年,秦老主持汾酒试点,后有参与异地茅台等试验,奠定了中国白酒按照香型划分为指导,不断加以传承、创新和发展的科研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奠定秦老作为“酒界泰斗”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酒业媒体对此多有报道,在此不做赘述。

文革爆发,已至耳顺之年的秦老遭逢巨变,先是第一任夫人杨文蔚自杀,后与研究所一起下放江西,家人零落四方。然而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也没有阻挡秦老治学与科研的热情。1974年,秦老应邀至山西参加全国名白酒技术协作会议,在会上做了《名白酒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法》专题报告,一共讲了八个小时。

文革结束后,秦老恢复了工作职务,将全部热情都投入到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去,频繁参加或主持国际、国内各大行业技术交流峰会,成立专业学术机构,同时又编写了大量教材,写作了大量论文。这些会议、机构、著作、几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食品工业从业者。

1990年,年届82岁的秦老正式退休,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但秦老却仍然不辍笔耕,完成近80万字的《新编酒经》,对中国的酒文化发展和酿酒技术的演进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新中国酿酒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面向市场”、“抢抓机遇”、“科技兴酒”、“科教兴酒”等系统性的建议和构想。

1998年,90岁高龄的秦老出版了30万字的《酒文化小品集》,把他400多首酒诗汇编成册。

2000年,93岁高龄的秦老发表了长达5万多字的专业论文《白酒春秋——中国蒸馏酒的演变及发展趋向》,呼吁各界人士重视并尊重白酒作为中国传统优势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作用和价值。

同年,他的350万字巨著《国产白酒的工艺技术和实验方法》问世。

2008年,《酒文化小品集》再版,以纪念秦老百岁寿诞,共收录其建国以来8000余首诗歌。

2009年,茅台集团在茅台中国酒文化城立了一尊全身雕像。次年秦老到访茅台,看到雕像后笑道:“真像!”在茅台酒库车间,秦老有感而发:“这是我第四次到茅台酒厂来,第一次来的时候,年产只有50吨,现在已经2万多吨。茅台变化太快了!”102岁的老人思维缜密、记忆超群,已经叫人惊讶,然而他又即兴赋诗一首:“赤水茅台冲浪边,青山环酿一飞天。自然菌落难易地,国酒酱香醉人仙。”

从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到食品工业与发酵科技,到酿酒微生物研究、应用与推广,再到醉心于中国酒文化的研究,一生付于中国食品行业实体经济的发展,致力于中国酿酒产业的发展、升级,就像一位高举火炬的勇士,照亮着实体经济之酿酒业前进的方向。

呜呼哀哉,如今秦老已驾鹤,酒业同悲,而这桃李满天下,他的薪火将传给何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