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中国酒业的“革命者”
酒业
酒业 > 酒闻播报 > 正文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中国酒业的“革命者”

2018年的酒业,注定不平凡。

企业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始终来源于人的变化。回首2018,这些企业背后的领导者,脸上有过欢笑,有过沉思,也有过泪水。但我们总能在这些面孔中,洞见未来。

在这样一个时代与行业的风口上,云酒头条访问百位媒体人,以酒行业最具穿透力、思想力的一群媒体人视角,结合我们的年度观察,郑重推选十位影响中国酒业的年度人物。在他们身上,聚集了2018年酒业最具分量的新闻事件,同时,也对行业产生了极其关键的影响,映射出酒业的趋势与方向。

影响中国酒业2018年度人物,以回首,致敬不平凡,以思考,迎接新未来。

文| 云酒团队(ID:YJTT2016)

两年前的2月23日,汾酒集团与山西省国资委正式签署国企改革首份“军令状”,李秋喜没给自己留后路:“完不成任务,我主动下台。”

2019年1月22日,人民日报第10版发布《山西:国企攻坚转型提速——点上突围,面上破冰,改机制与减包袱并进》深度长文,对汾酒集团的改革工作给予全面报道和高度评价。这是人民日报在2019年刊发的首个国企改革案例,分量不言而喻。

从全省试点,到全国标兵,李秋喜带领汾酒在改革之路上奋力前行,实现了企业自身的突破发展,同时也为身处关键变革期的酒行业,画出了航向坐标。押上“帽子”搞改革的李秋喜,注定成为影响酒业大势走向的关键人物。

新闻事件:联手华润,汾老大雄心再起

2018年2月4日晚,山西汾酒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汾酒集团公司于2月3日与华创鑫睿(香港)有限公司(简称“华创鑫睿”)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合计持有的公司991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45%)A股股份转让给华创鑫睿,总价款为51.6亿元。

此前一天,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与华润创业CEO王维勇已经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汾酒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迈出历史性的坚实一步,“汾酒速度”提档为“乘法”模式。

汾酒改革不是一两件事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从2017年,李秋喜签下“军令状”的那一刻开始,汾酒的改革就进入了紧张的“攻坚期”,没有停歇喘气的休息时间。在这幅改革长卷中,之所以聚焦“联手华润”这个片段,是因为这里极能代表汾酒改革的力度与态度,是探路人气魄的鲜明写照。

华润与汾酒走到一起,双方相互吸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华润的啤酒、零售和燃气经营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华润电力是中国业绩增长最快、运营成本最低、经营效率最好的独立发电企业;华润置地是中国内地最具实力的综合地产开发商之一;雪花啤酒、怡宝水、万家超市、万象城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品牌。

与这样的华润走到一起,无疑是汾酒的“雄心”之选。李秋喜表示,这不仅标志着汾酒开始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迈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坚实一步,也意味着开启了汾酒与华润携手并肩、共谋汾酒发展的新纪元。

就在2018年11月25日-26日,“汾酒集团-华润创业战略合作工作坊”在华润大学小径湾校区进行了一场“落地行动”。

在李秋喜的带领下,包括汾酒集团总经理、汾酒股份公司董事长谭忠豹,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刘卫华,汾酒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汾酒股份公司总经理常建伟等23位来自汾酒集团的管理层领导,同来自华润高层的有华润集团副总经理陈朗、华润创业首席执行官简易、华润雪花啤酒总经理侯孝海等华润创业、华润雪花啤酒的18位管理层领导开始了亲密接触。

此次“小径湾会议”还提出了“三台三共”的建议,即:创建平台,搭建舞台,构建站台;资源共享,市场共建,未来共赢。

将汾酒与华润的联手置于改革背景下,便能看出汾酒的胆子很大,敢于想他人未曾想,为他人未曾为,一头闯进改革的深水区和无人区。

这同时也表明汾酒改革的胃口很大,不满足于一时一地之所得,目光所及是宏观大势与长远大局,通过触及企业内核的深层次改革,赢得更具决定性的改革成果。

汾酒与华润的结合,很可能成为改变酒业市场格局的关键一步棋,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显现。

行业影响:为酒业改革画出坐标

汾酒一直是改革之路上的先行者。

早在1963年,汾酒就开启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试点工程,这个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和一位酒业老前辈息息相关,他的名字是秦含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内,白酒的计划生产和技术研发不足,已严重制约了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任命下,秦含章主持“汾酒试点”向这个课题发起挑战。这一次“汾酒试点”,为白酒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化学分析方法,让全世界重新认识到了白酒的“产业属性”和“清香价值”,为白酒国际化提供了科学支撑。

54年后,汾酒再次开启了一场新的试点,牵头的人叫李秋喜。

如果给2018年的中国经济选择一个标签,“改革”无疑是最恰如其分的。处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更是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的难点,任何改革都需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之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而之于中国酒行业,改革则是这个传统行业走向新生的根基和动力。但如何改?怎么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分享,甚至少有企业会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在白酒行业的第一集团,大部分名酒企均为国企体制,并在当地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员工人数多,社会影响大。对这样的企业,要实施深层次改革,其风险之大,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阶段,白酒行业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份额加快向领先企业集中,名酒企们普遍拿出了高增长的优异表现,这是咬紧牙肉搏战的紧要当口。这时候有没有改革的空间?如果因为“磨刀”影响了当下的“砍柴”,会对企业后期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个责任恐怕很少有人敢担。

汾酒敢担这个责任,李秋喜为此敢把“帽子”押上。

事实上,改革之前,汾酒面对的困难一点都不少。

此前,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曾表示,“(确立)挑战性的任务目标、近乎苛刻的考核要求,首先是对汾酒管理层的改革担当有信心,汾酒轻资产、无亏损、盘子小,又是完全竞争领域,在短期内较易取得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榜样,点上突围,面上破冰,撬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

李秋喜也曾坦言,汾酒“国企有的毛病全都有,别的国企没有的毛病也有”。

但恰恰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汾酒义无反顾的冲了上去,成为山西省国企改革的“试点”,也是行业的“试点”。汾酒以其在改革之路上的勇于前行,以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为酒行业画出了航向坐标。

所以,在行业影响的基本面,李秋喜带领的汾酒改革,通过汾酒自身的提速赶超,改变了名酒市场竞争格局,使清香型白酒强势回归,形成“三香”鼎立的市场形势。

而其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展现了改革之于酒企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强烈鼓舞了酒业改革的信心,让同行酒企有了参照物,有了深化推进改革的榜样与动力。

如同当年一样,汾酒在改革之路上又一次扮演了火炬手、领航员的角色,对酒业前行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媒体观察:改革之难

很多人看到了汾酒改革的成就,但背后的改革之难,恐怕少有人能体会。

改革向来都是攻坚克难的过程,对于汾酒也是如此。

员工上万人,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数百人,并拥有多个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酒业主业之外,还涉足很多产业。在这样一个“大企业”身上做改革文章,每一个动作,势必牵动利益广泛,难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厂里的医院、幼儿园等单位所进行的调整变动,看似微小,但牵涉到众多员工的就医、子女教育等切身保障为题,也成为了“大事”。

要走通这条汾酒改革之路,李秋喜唯有用出全部力气,否则无路可走。

两年前的李秋喜押上了“帽子”:“完不成任务,我下台”,或许他早已料定,非此不足以成事情。两年来,他用超常的勇气和决心“革自己的命”、“革汾酒的命”。

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的第一例,汾酒改革有破冰之意。今天,虽然不是战争年代冒着枪林弹雨搞革命,但是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带领国企走出舒适区,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样异常艰难。“押上帽子”搞改革,李秋喜拼了,汾酒拼了。

因为了解汾酒的悠久历史,知晓汾酒的时代辉煌,也曾体验过汾酒的跌宕起伏,所以,李秋喜骨子里揉进了对汾酒的希冀和信心,也许,还有一丝忧患。

于是,我们看到了两年来“几乎没有停歇”的李秋喜,看到了他机场赶时间吃泡面的样子,看到了他凌晨四点在车间的样子,看到了他一天内连续奔波于三地市场的样子……在李秋喜身后,还有汾酒子弟,敢打敢拼。

改革之难,哪怕是刹那间的辉煌,都要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

李秋喜也说,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只能说是初战告捷,“改革从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永远在路上。”

是的,改革精神与忧患意识需要时刻伴随左右。

致敬改革者。

来源:云酒头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