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城市化曾是中国“禁区”?

李铁:城市化曾是中国“禁区”?

梁思成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地对待它,它会生病的。中国面临着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而中国的现实国情注定了这条道路没有可复制的捷径。

如果城市生病了,那么他就是城市化问题的医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近日做客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思想派强IP《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和我们聊一聊城市化发展。

“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突破口

在90年代之前,城镇化一直是个误区,也是一个禁区,不能谈城乡关系问题。1992年是一个很重要的拐点,一些部门和著名的学者提出这个问题。90年代之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特点,第一是农村改革,最重要就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是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以小城镇为载体的。当时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马凯,就是后来的国务院副总理,他认为这件事要坚持搞下去,如果农民不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业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农民收入也不可能提高,这是农村在乡镇企业基础上发展,在小城镇基础上发展推进城镇化的一个要义。第二要义是根据国际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中国户籍制度不太现实,农民进不了城如何推进城镇化。小城镇和农村有天然的联系,因为它就在乡里,所以小城镇就是突破城乡制度、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重要突破口。

城镇化的增长率是符合预期的

中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高速增长期。2000年开始到现在,18年的时间,平均每年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年有1600万到2000万人口进入城市,18年大概有三个亿,这个增长率是符合预期的。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户籍制度只有中国有,不可能一下子放开。城市人民会反对你占资源,分享他们的财政资源,财政供给就涉及到社保、公共服务水平、效益资源的配置,会占用他们上大学名额,所以这是一个已经成形的利益结构。因为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和居住没有任何限制,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公共服务有差异,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难以做到的。

稳步改革确保城镇化率的高速增长

中国城镇化高速增长30年,完成了将近5亿人口进入城市,5亿人口相当于欧盟整个人口,有人说英国花了300年才解决了8000万人口的城镇化问题,中国只花了30年时间。李铁认为,不能做一种简单的比较,我们要承认这30年所取得巨大的成功,还没有引起任何社会的波动,也没有在城市出现大规模的骚乱,也没出现大规模的贫民问题。因为稳步地的推进改革,这些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可以逐步稳定地化解。

公共服务应面向在此居住的所有人

因为户籍制度,两亿六千万的农民工被挡在了整个城市快速发展的改革红利外头。李铁作为改革政策的实际推动者,他希望尽快去解决户籍制度问题,但这涉及到已经固化的城乡利益矛盾和区域矛盾。这不仅针对农民,北京农民根本不愿意转入城镇户口,因为该有的都有了,农村还可以多享受一块。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城乡矛盾问题,而是一个区域化的公共福利结构性的问题。很多农民进了城,打工以后回家挣钱盖房子,生活条件处于增长和进步的过程,只是他们的长期公共服务问题还没有完全地解决,要把他变成真正的城市一份子,下一步要解决的是,第一个以城市群为主导、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第二个,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速度比我们想象的慢很多。

实现城镇化不能一蹴而就

李铁认为,一些城市把所谓的福利制度继续在强化,继续排斥外来人口。比如北京900万人口,上海1000万人口,这里有30%的人长期生活在本地,实际上已经是北京市民,给城市做了很多的贡献,有稳定的就业,城市离不开他们,但是就少了那一个资格。一个好的公共服务质量源于人,一个好的政策要有一个稳步实施的过程,不能兼顾了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另一方面利益。中国面临着一个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在过程中,要解决非农就业,解决产业发展,同时要解决城市的发展,再去解决所谓的城镇化,各种公平的、公正的、均等化服务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在认识国情基础上加快解决、稳步推进。

李铁作为城市化的专家,他一再强调,五亿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有很多问题要解决,需要基于现实,稳步推进。自由迁徙,安居乐业,这是一个可期的未来。汇聚当代名家思想精髓,分享个体在大时代中舍与得的中国智慧,敬请关注由舍得酒业与凤凰网联合打造的时代人物高端访谈节目《舍得智慧讲堂·中国智慧》,和我们讲述李铁眼中的城市化发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