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原汁原味中国风:我国白酒国际化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凤凰网酒业

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蒸馏酒消费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蒸馏酒生产国与消费国,其年平均产量与消费量在世界总量中有着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国的蒸馏酒打开了国际市场。因为,

根据世界范围内的蒸馏酒消费数据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蒸馏酒生产国与消费国,其年平均产量与消费量在世界总量中有着近三分之一的比例。然而,这并不代表我国的蒸馏酒打开了国际市场。因为,在国际蒸馏酒市场上,占据了垄断地位的是欧洲的烈性酒。

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仅有0.76%,远远低于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以及瑞典伏特加。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白酒的国际市场开拓并不乐观,仍然没有在西方主流消费群体中打开销路,0.76%的市场占有率更多的是海外华人做出的贡献。

因此,中国白酒怎样实现国际化,已经成为摆在酒企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那么,白酒国际化究竟有何打开方式呢?

白酒国际化打开方式之一:

保留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

八十多年前,鲁迅先生在其作品《且介亭杂文集》中提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本意是在强调尊重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而将其应用到白酒行业中的话,就为其国际化进程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必须要保留原汁原味的本民族特色,无论是酒的风格,还是酒的文化。

从酒的风格来说,白酒只有保持其“原汁原味”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如果一味地迎合国外的消费者,改变了自己的风格,那么白酒也就不能称之为白酒了。关于这一点,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认为:“白酒国际化要坚持自己的风格,酒本来是风味产品,风味是其生命力,其魅力就是不同的风格风味,白酒在国际化中如果变成白兰地、伏特加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了竞争力。白酒在国内、国际化过程中做一些适应性调整是可以的,但风味和风格本质不能丢。”

从酒的文化来说,白酒文化只有保持“原汁原味”才能返璞归真、化繁为简,进而促进白酒实现国际化。其实,在国际上传播白酒文化就相当于对国外的消费者进行白酒知识的教育,而这一点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吸引国外消费者尝试,其次是使他们对中国白酒文化产生兴趣,第三巩固他们对白酒文化的兴趣。如今,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原汁原味的白酒文化融入到中国文化体系之中,有助于白酒文化的推广。

白酒国际化打开方式之二:

建立国际化标准

在当前的世界产业领域中,“得标准者得天下”是一句人尽皆知的共识,而在产品出口时,最重要的就是“标准先行”的理念。也就是说,标准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范畴内的作用已是越来越凸显。从这一角度说,白酒缺乏国际化的标准体系是其难以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欧洲,烈性酒的标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推动欧洲酒文化与烈性酒标准输出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我国白酒的标准化建设却连国家标准都不太完善,更遑论国际标准了。目前,我国白酒在国际上仍然缺乏独属的商品编码,严重地阻碍了白酒的国际化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实施白酒国际标准化战略,在赋予白酒独一无二的属性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国际化标准,积极地参与到国际饮料酒市场规则的构建与完善之中,抢占国际烈性酒标准体系的有利地位与一定程度的话语权。

若想全面实施白酒国际标准化战略,就必须建设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囊括产品、酿造环境卫生、原辅料质量、设施设备安全评价、加工工艺、过程控制、包装材料等白酒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白酒国际化打开方式之三:

寻找共通之处

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外交关系时,有其一以贯之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模式,即“求同存异”。白酒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政策,在保留自己原汁原味特色的同时,找寻与国外烈性酒的共通之处。

以国外消费者的饮酒习惯为出发点。一般而言,欧洲烈性酒在国际市场上虽然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单独饮用烈性酒的消费者还是少数,烈性酒的主要是作为鸡尾酒的基酒而消耗的。中国白酒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方式,将白酒融入到鸡尾酒的创造之中,使其成为鸡尾酒的又一种基酒。

其实,这一点中国酒企早已开始了实践。早在2016年的“中国鸡尾酒国际创作大赏”上,清、浓、酱等香型的各品牌白酒就纷纷加入了进来。其中,国际鸡尾酒调制殿堂级人物——乌里克尼基大师调制的汾酒鸡尾酒,博得了业界大师的称赞与国外友人的高度评价。2017年4月26日,在中国白酒清香品格论坛上,“中国花式调酒第一人”顾天池以汾酒青花瓷30年为基酒调制出了养眼又爽口的鸡尾酒。

当然,除了以鸡尾酒基酒作为突破口之外,中国白酒也可寻找到其他共通之处。毕竟邓小平早就提出了“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白酒国际化打开方式之四:

找准国外消费者的“痛点”

所谓痛点,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那些尚未被满足但又广泛地渴求的需求。有时候,也被直接用来指代需求。

一个产品在进入一个市场时,如果不能找准消费者的痛点,就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市场自然难以拓展。所以,中国白酒进军国际,就必须摸准国外消费者的“脉”,找准他们的“痛点”。

从我国白酒频频获得国际性大奖来看,白酒的品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为什么白酒国际化举步维艰呢?原因恐怕就是中国白酒并不适应西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未找到他们的“痛点”所在。  

其实,白酒企业可以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包装、酒精度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于国外消费者辨认与接受。而且,还可以暂时抛开白酒本身的存在,将之融入到食品之中,比如以白酒为酒心的巧克力、以白酒为原材料制造的糖果等等,一步一步地“蚕食”国际烈性酒这一大市场。

来源:红高粱名酒论坛

[责任编辑:孙雨萱]

标签:白酒 国际化

凤凰酒业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